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提速亟需破解瓶颈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8日 18: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华网昆明6月8日电 (记者李倩 王亚光 王凡)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与湄公河沿岸其他五国的合作促进了区域内各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如何突破现行桎梏,加强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实现区域各国的互利同赢、共同繁荣成为未来深化合作亟需破解的难题。

  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出国境后称为湄公河,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3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5国,最后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大湄公河是国际上对澜沧江和湄公河的统称。

  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倡议下,大湄公河次区域6国举行首次部长级会议,共同发起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以加强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今年6月7日在昆明举行的GMS商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与会各方达成了《GMS商务理事会——昆明共识》,强调今后将继续促进GMS交通基础设施、信息、投资和市场准入政策、商品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以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整个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GMS商务理事会理事长许宁宁说,GMS经济合作机制自启动以来,已形成了一种开放、互利的局面,合作正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正在以创新、务实和全面合作的方式进行,且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势头。”

  目前次区域各国已建立起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六国之间也已形成了密切的贸易关系。以中泰两国为例,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双边贸易额由2003年的116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529.47亿美元。

  然而,许宁宁同时指出GMS合作仍存在整体经济实力薄弱、软件设施不配套、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举步维艰、中小企业参与区域合作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进一步推进构成了阻碍,亟需解决。”

  一些与会代表透露,由于地域的临近性和资源结构的相似性导致各国部分产业和商品结构同一性,因此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存在一定竞争。“这些问题是任何一个区域合作机制都会碰到的,关键在于如何协调统一。GMS各国应该通过协商来最终决定是否对同质性强的产业或产品进行重新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产业或产品的互补性。”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问题研究专家朱振明研究员说。

  GMS商务理事会秘书长戴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国还应通过行业和企业的有效对接,互通产业信息来减少不必要的竞争,如其他国家某种商品过剩,中国可以加大进口;如果几个国家的某种商品都过剩,就应该整合资源,联合开拓国际市场。

  必须指出,实现交通便利最大化是促进本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六国实现交通网络衔接仍面临不少困难。地处中国西南边疆的云南,与老挝、缅甸和越南接壤,云南有着4000多公里边境线,多年来却只有一条铁路与外国相连。

  在公路方面,连接中、老、泰三国的昆曼国际大通道中国段于2008年3月已经贯通,但整个大通道的最后瓶颈工程——老挝会晒到泰国清孔的跨湄公河大桥仍未完工。各国车辆目前行至此处只能乘渡船过河,大大影响了这条道路的通行能力。

  泰国国家工商会秘书长杨派乐提出应从基础设施、教育和旅游三个方面实现互联互通。他说,因各国经济实力不同,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差距,加大这个领域的投资非常有必要;各国应在教育和文化上出台优惠政策,支持相互间学校、学生和文化团体的交流互动;尽快推动无障碍旅游圈的建立,改善旅游设施,简化签证手续,推动一站式旅游服务,建立区域游客信息中心,加大培训旅游管理人才等。

  政策和贸易便利化的互联互通也很迫切。越南中国商会秘书长侯凯生举例说,如汽车和摩托车行业,中国资本在以越南为基地的基础上,通连到老挝和柬埔寨,创造了就业机会,加强了整体的竞争性。只有政策和行业实现互联互通才能进一步促进资本的流动,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