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经济视点报首席记者 李中海
实习生 曹晓雪
他是陶瓷艺术界颇具影响的艺术家,却一贯谦逊谨慎,平易近人。
他是广大新闻界追逐报道的“名人”,却一向为人低调,不张不扬。
他是一所高校的高级美术师,为该校设立了首个研究生奖学金。
他就是现任郑州大学陶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奖”获得者——阎夫立。
1950年,阎夫立出生于钧瓷之都河南省禹州市的钧瓷世家。幼时便身受钧瓷艺术的浸润与熏染,年轻时代长期驻守钧瓷作坊,后进入河南大学艺术系攻读。
据统计,在阎夫立近四十年的民间艺术和陶瓷艺术生涯中,研究创作的陶瓷工艺品、钧瓷艺术品达6000余件,创造发明陶瓷新技术30余项,钧瓷技术改新40余项,获着作保护作品80件,申报国家专利286项,还首创了立体釉、微观意境、无缝烧制等技术。
除了孜孜执著于钧瓷艺术的开拓创新,将钧瓷艺术推向了一个时代顶峰外,阎夫立还被誉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东方瓷魂”、“现代钧瓷艺术之父”等。
毋庸置疑,阎夫立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陶瓷艺术家,但更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慈善家。
截至目前,阎夫立先后在郑州、江油、信阳建立了四座价值分别为30万元的图书馆。他说,捐建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能够读书。有了图书馆,这批学生走了,以后的孩子们还能接着读,这样就把知识留在贫困的地区,那里的孩子们才能把知识一代代传下去。
阎夫立的心愿是在有生之年,能捐献10个图书馆。希望孩子们“不与别人比父母,只于别人比明天”。当记者问及他对于做慈善的看法时,阎夫立认为,搞艺术的人总有一种热情,爱激动,自己就是那种人。
在阎夫立看来,慈善事业不用花精力,有钱就捐,这是一个人的本分,甚至不是一个人的优点,每个人都在做着慈善,没有什么要歌颂的。
他认为,捐款30万与伸手扶起路边的人的价值是一样的,这就是人的一种善良心态。捐款就是一件很平凡,很平凡的事情。
对于2006年“阎夫立研究生奖学金”的问题上,阎夫立觉得不管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条件差的,他都希望帮助在历史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化学院的学子们能够在所学领域内有所成就,做出贡献。
除此之外,阎夫立还在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创作了作品《国殇》、《天泪》捐给灾区,两件精美的艺术品现珍藏于四川地震博物馆。
作为一名陶瓷艺术工作者,阎夫立深深地体会到知识的素养与文化的底蕴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所起的重要作用。
他说,一本好书就像一件优秀的艺术品,他能够震撼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灵魂,更能为人们打开真、善、美的大门。
2008年12月5日,是令阎夫立终生难忘的日子,作为“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献个人”,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主席的亲切接见。
“慈善事业是一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中华慈善奖’是我国慈善领域的最高政府奖项……”阎夫立认真聆听着主席的话,内心更加不平静。
在他看来,自己与其他代表相比做得还远远不够,总感到很惭愧,自己应该更加努力地工作,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社会。
为了艺术诠释慈善理念,阎夫立及其夫人还把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慈善理念的内容做成了系列郑商瓷作品,并把郑商瓷工程技术中心作为了河南宋庆龄基金会国际交流中心、青少年实习基地。
据资料显示,每年都有不少友好国家的青少年来这里接受郑商瓷制作技术培训,在每次培训的时候,阎夫立夫妇都会利用这个机会给友好国家的青少年朋友传播慈善思想,并把自已创作的体现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佛文化观音系列的郑商瓷作品开放给大家参观。
阎夫立正是这样一直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关心社会、关注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他不愧为大爱至诚美德的践行者,真情献社会,充满爱心的慈善家。
“阎夫立老师主要是搞陶瓷文化研究的,做慈善事业是出于内心,并不像有些人是为了名气,他是一位很朴实,很尊重事实的慈爱老人,对我们员工也是如此。”熟识他的人如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