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11日,在浙江召开的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上,数百家上市公司共倡增稠“道德血液”,但记者在就“如何增强企业道德”问题与公司代表交流时却遭遇“软钉子”,部分企业拒谈具体措施,记者无奈放弃采访。(新华社6月12日报道)
今年2月,针对楼市多年的乱象以及暴利,温总理通过与网民交流互动向开发商“喊话”:你们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这次数百家上市公司共倡增稠“道德血液”,应该是对温总理的“喊话”以及汹涌的民意诉求作出的姿态和回应。但是面对记者对“如何增强企业道德”的追问,上市公司缘何避谈?
首先,企业不会谈。时下,若让一些企业私底下谈营销策略,谈如何赚取利润,甚至谈如何投机取巧、大发不义之财等歪门邪道,恐怕能津津乐道。但在阳光下谈谈“如何增强企业道德”,肚子里恐怕没有多少“墨水”可以卖弄。因为有些企业总是“利”字当先,早不知德为何物,哪能说出一二三。
其次,企业不敢谈。央企的垄断、高薪、腐败现象的高发,以及一波波的涨价潮,一直备受社会诟病;房地产业的暴利;一些生产企业的高污染,如哈药“广告投入是环保27倍”;食品生产企业屡屡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双汇瘦肉精事件;还如诸多银行出笼一项项“霸王条款”等,哪些不是道德血液匮乏的表现?既然没有几家企业的“屁股是干净的”,谁敢大言不惭谈如何增稠“道德血液”?
再者,企业不愿谈。多少年来,由于法律不健全、行政监管乏力、市场秩序不规范等原因,谁遵守道德谁吃亏的客观现实仍将存在。所以,在完全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还未形成之前,一些企业面对道德与利益的抉择时,往往会倾向后者。比如,一些企业只要效益而罔顾社会公平正义、环境保护、公众生命健康安全等等。在这种语境下,一些企业缺乏畅谈增稠“道德血液”的底气。
“企业经营要以德为本,损人利己即自取灭亡。”商界常青树鲁冠球(专栏)这句忠告并非耸人听闻。时下,假如一些企业只把道德说在嘴上,写在倡议中,而在行动中却是道德的矮子,或许,“没有道德的企业如同朝着悬崖开车,跑得越快死得越早”将成为一句灵验的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