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控制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3日 10:3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大量走向海外,一方面中国企业携带大量资金进入非洲、南美、亚洲、北美甚至欧洲。另一方面,中国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在急剧增加。有专家认为,目前中国企业、金融机构“走出去”已经进入了风险高发期,如何有效进行风险控制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亟待加强的重要课题。就此问题,《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下称“三建”)总经理王鲁军。

  目前,三建的海外项目主要分布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约旦、阿曼、沙特、尼日利亚、埃及等八个国家,其在国际工程总承包商225强中排名第79位。

  “走出去”和“走进去”

  第一财经日报:三建在“走出去”过程中,是否受到过非商业因素的影响?

  王鲁军:有很多,比如2009年在印度遭遇的“签证危机”(2009年印度内政部出台规定,要求中国劳工在3个月内将商务签证换成工作签证,否则就收拾行囊回国。当时大约有2.5万中国劳工持商务签证在印度工作)。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印度政界人士对中国国有企业存有戒心。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印度电站建设行业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引起当地制造商和EPC总承包商的高度重视,他们一方面自己游说政府,一方面通过媒体给政府施加压力,并借助一些政界人士的偏见,迫使政府出台限制政策。

  对此,我们做了很好的准备,我们的工人到达印度后就申请工作签证;而一些中国企业嫌麻烦没有这样做,因为过去在印度申请工作签证的确很麻烦,时间很长,所以当签证危机来临时,他们就相对很被动。而印度政府方面,一边要限制,一边也要疏导。他们考虑到三建在印的项目比较多,而且做得比较好,反而给了我们近500个工作签证。由此可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对项目非常重要,这也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日报:对于此类非商业性政策风险,你认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

  王鲁军:我觉得企业“走出去”不仅是如何“走出去”,还包括如何“走进去”,如何健康地“走下去”。对于一个市场,一定要认识、熟悉、了解它,要让这个市场和社会接受你。中国企业一般比较短视,觉得“走出去”就万事大吉,实际上,真正走入人家市场和社会有很多事情要做。

  对于“走出去”和“走进去”,我们有一个本土化战略,分三层含义。首先,资源本土化。需要利用当地资源,不能什么东西都从中国国内引进,这是对当地社会作贡献的表现之一。过去中国企业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其次,承担当地的社会责任。比如,当地出现灾情,就当自己是这个圈里的人来处理。“六一”儿童节,我们赠送一些印有公司标识的文具给学校。当地医院条件不好,我们通过捐赠帮助改善医疗条件。这方面,中国企业跟欧美企业相比总是丢分。最后,培养当地市场的认知度,要把自己的品牌培育成当地的名牌。这是三建“走出去”十年来在本土化方面所做的工作,目前收效比较明显,在当地都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日报:最近中东北非持续政治动荡,一些中国企业损失惨重。三建如何应对这些政治安全方面的地缘风险?

  王鲁军:在选择市场上,我们有科学的一面,也比较幸运。到目前为止,我们选择的这些市场都比较安定,没有出现严重的乱局。从2004年起,公司就制定了应急预案来应对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比如政局动荡、战争等。海外的项目组每年演练一次,包括如何定专机,项目部如何组织撤离等。每次演练后都会对预案进行改进。这虽然属于不可控风险,但可以做预案,以防到时手忙脚乱。

责任编辑:吕莎莎

热词:

  • 中国企业
  • 走出去
  • 风险控制
  • 企业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