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刊记者 李佳 / 文
近半年里,除人人网以外,优酷、奇虎、当当、搜房、易车等网络企业,也先后登陆美国资本市场。此外,正在资本市场外徘徊的还有开心网、淘米网、土豆、迅雷等十几家互联网公司。
种种迹象表明,互联网在经历了上世纪的泡沫破裂后,重新进入到全面繁荣的时期。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在为眼前的盛况欢呼雀跃,网秦、人人、世纪佳缘等多家企业上市后破发,也给狂热的互联网投资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高估值“元凶”
曾经案值几百万的互联网项目,现在动辙就上亿美金,甚至出现了未上市的比上市的值钱,亏损的比盈利的值钱等怪现象。互联网企业高估值究竟有没有支撑?其背后推手何在?
1、市场资金量大,供需不平衡
“互联网行业,新概念及有创业能力的团队数量增长,相对于市场资金量的增长较慢,供需关系不平衡,投资人之间竞争较为激烈,从而客观上推高了项目价格。”戈壁合伙人徐晨告诉《融资中国》记者。
2、成本结构不合理
在互联网行业内部,成本增长较快也是推高项目价格的“元凶”之一。
徐晨认为:“ 从行业来说,有一些泡沫迹象,比如从业人员本身的薪酬水平偏高,各家互联网公司在广告投放上的资金量也较大,成本结构不是特别合理。”但这种成本结构有其必然性。眼下的互联网企业,已经成长出一批规模较大的公司。“很多时候大公司的投入是基于长期的战略布局,暂时不会从盈利角度对这些投入进行考量,客观上会推高市场的用人成本,以及创业成本。”徐晨说。
成本的增长将直接导致项目估值的提高。多数互联网公司在融资时规模较小,也没有太多收入,估值方法是按照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的成本做一个资金需求的演算。同时,创业者对自己出让的股权比例也会有所要求。成本和转股比例共同决定了公司的价格。对于中小型或初创型的企业,在成本上升的客观压力下,希望融到更多的钱,又想维持理想的持股比例,必然要提高股权转让的价格。”徐晨告诉《融资中国》记者。
3、创业者盲目比较
小冰以前在互联网企业工作多年,目前在一家投行专门从事互联网相关的项目融资,他告诉记者:“现在找一些初创的互联网企业谈入资,创业者对自己的估值非常高。三五个人的一家小企业,可能第一轮融资就要求几千万,问他为什么估值这么高,其理由是,与我模式接近的谁谁谁比我融得更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泡沫心态,他的报价不是基于自己本身的价值。”
这种并非基于自身成本的考量及对未来盈利的预期,仅仅是盲目地进行横向比较所得出的估值,其中风险可见一斑。
风险谁来担?资本方还是企业
“2001年的泡沫破裂代表什么?对互联网本身来讲,什么都没代表。实际上是对资本市场造成了冲击。”曾效力于软银中国,现汇勤投资董事总经理张思亮告诉记者。这表明,高估值对资本一方的风险要远大于对互联网行业本身。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上述互联网人士的认同:“互联网行业本身的发展在今天还是比较健康的,即使估值有些高,但对它而言是一个促进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哪怕有一天‘泡沫’破裂了,这个行业应该还能维持其正常的经营活动,真正受伤害的还是期望值过高的投资人。”
高估值难成泡沫
目前,部分互联网项目的估值偏高,可能存在一些泡沫的迹象,但大可不必对此“谈虎变色”。因为较十年前,互联网行业已有了更加坚实的内核,行业成熟度及抗风险能力今非昔比。因此,高估值不足以映射第二轮互联网泡沫。
首先,用户基础广泛。相对于十年前,今天的互联网有了非常广泛的用户基础。
其次,商业模式清晰。清科资本高级经理段斌告诉记者:“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其盈利能力不足以支撑表面的高估值。当时唯一具有雏形的盈利模式只有广告,其他的收费服务、增值服务都没有。而现在的互联网行业中,广告、佣金、渠道分成三大类盈利模式已非常清晰。”
第三,实体经济支撑。在发展过程中,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不断紧密,尤其以电子商务最为明显。相对于单纯的虚拟经济,实业支撑对于互联网长期稳定的运营非常有利。
最后,竞争主体成熟。1999年、2000年,市场中没有规模较大的互联网企业,竞争主要存在于融到VC资金的中小型公司之间。而今,中国互联网行业已经成长出了腾讯、网易、新浪、搜狐等颇具实力的大企业,市场竞争更是这些大型公司之间的较量,这意味着整个行业的成熟度及抗风险能力一定有所提高。
(本文为网络简版,全文详见《融资中国》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