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应当站在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的立场,尽早走出“企业一变脸,标准就降低”的怪圈。唯有如此,消费者才能喝上安全牛奶、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产品,公众的健康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维护。
日前牛奶行业举办的内部研讨会上,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我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丁木德则认为,制定牛奶质量标准要从国情出发。业内资深专家建议,中国应该大力提倡巴氏奶,消除现有常温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6月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记得去年牛奶国标“一夜倒退25年”的消息公布时,舆论就把矛头对准“国情论调”。有论者尖锐地指出,所谓“生乳新国标下调符合国情”的说法,令人心痛到无语——这话的意思仿佛是说,国人天生就是消费劣质牛奶的命,供给这样的人当然只需这样的牛奶。
如今,牛奶国标又曝出一个惊天秘密 ,这就是国家在制定国标时被企业绑架了。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指出,生奶、常温奶、巴氏奶等标准是伊利、蒙牛起草的,他们把很多东西都塞进去: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 2.95% 降到了2.8% ,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调至200万,如此开创了全球最差标准。显然,国家职能部门在制定行业标准时,不是站在尊重公众健康权和知情权的角度,而是把屁股坐在了维护企业利益的板凳上。这种背景下,消费者被迫用脚投票,成为洋奶粉的铁杆“粉丝”。
揆诸现实,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被企业利益绑架,又何止发生在奶业一个领域?以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为例,按照我国矿泉水企业设备目前的现状,要把“溴酸盐”的指标降到国际标准的范围内,很多企业就有可能会退出市场,于是本来已列入新标准第六稿的溴酸盐指标在第七稿中却被删除了,以致于存在害人嫌疑的“溴酸盐”一直陪伴了消费者10多年。再说PVC保鲜膜,中国现行的国际卫生标准是1988年制定的,一个条例执行了20多年,而国际上许多国家早已纷纷禁止使用,但出于对企业生存的考量,我们依然执行着这项有损公众健康的标准,这不能不令人感到诧异和震惊。
没有具体标准来衡量的企业责任,就不构成真正的责任;没有具体安全标准的法规,从出台之日起便注定了危险的后果。企业的趋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企业的良知却经不起利益最大化的诱惑。与其指责商家丧尽天良,不如反思我们的行业安全标准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国家行业标准制定者应当站在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的立场,尽早走出“企业一变脸,标准就降低”的怪圈。唯有如此,消费者才能喝上安全牛奶、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产品,公众的健康利益才能得到有效维护。吴睿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