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夏粮丰收有望拉低通胀预期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2日 06: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记者 李文龙

  农业部6月21日宣布,全国夏收小麦已收获3.17亿亩,收获进度过九成。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夏粮增产已成定局,冬小麦实现“八连增”。

  就在夏粮收割紧锣密鼓地进行时,南方旱涝灾情急转,加大了人们对于粮食收成是否会受到影响以及粮价波动的关注。那么今年夏粮生产和收购的形势如何?

  记者在小麦种植大省山东看到,大部分小麦已经收割完毕,粮农们已经开始在道路的中央晒上了小麦,只有少量麦田里还有收割机在忙活。“千粒重和穗粒数是决定小麦产量的要素,今年的收成明显要好于往年。”潍坊市固堤镇的一位粮农告诉记者。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日前表示,今年夏粮生产面积稳中有增,预计夏粮面积达到4.15亿亩,比上年增加300多万亩,为夏粮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小麦是夏粮的主要品种,河南、山东等主产区旱情不如长江中下游严重,而且春季抗旱卓有成效,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反映,夏粮都是增产的趋势。

  今年以来我国CPI居高不下,同比涨幅近三个月均超过了5%的高值。受罕见特大自然灾害影响,人们的通胀预期一直高企,控制物价上涨形势不容乐观。夏粮丰收在望无疑将会继续充实“米袋子”,充足的供给会持续增强粮食市场调控能力,为今年调控物价、稳定通胀预期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

  从CPI的构成来看,食品始终是拉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1.7%,影响CPI上涨3.5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涨幅的63.6%。而粮食是许多食品生产链条上的“原材料”,夏粮的丰产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拉低通胀预期。

  粮食生产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尤其是管理通胀预期上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粮食既是食品的原料,也是牲畜等农副产品的饲料。粮价是百价之基,一旦出现波动,一价带百价,其蝴蝶效应不可小视。同时,粮价能够保持稳定也就意味着控制住了价格上涨的源头,物价全面上涨就会缺乏基础。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从去年以来,尽管部分食品价格出现了轮番上涨,但是总体物价始终在可控范围之内。之所以通胀压力没有全面爆发,粮食连年丰产、粮价保持稳定功不可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上旬,粳米每公斤的价格仅比5月下旬上涨1分钱,面粉的价格也基本与5月下旬持平,粳米价格已连续3个月未出现大的波动。而夏粮开镰以来的好势头表明,尽管严重干旱、低温冻害以及最近的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带来了严峻挑战,但是粮食市场以及价格依然会保持稳定趋势。

  从全球范围看,受大量流动性进入大宗商品市场以及极端天气冲击的影响,国际粮价短期内出现了较大幅度波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日前联合发布的《2011-2020农业展望》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世界粮价将继续高位运行,粮食价格攀升和商品市场波动现象将持续一段时间。

  许多业内专家认为,尽管国际粮价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向国内传导,我国将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但由于国内粮食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粮价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在国家政策调控下,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稳定的机制已初步形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因此粮价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

  近两年我国粮食进口量有所增加,但主要集中在大豆和玉米等经济作物,国内小麦和水稻等主要粮食品种完全能够自给自足,因此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存在着较好的隔离机制。而且,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丰收,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安全线水平。通过临时收储和储备轮换,政府手中已经掌握了充足的储备粮,应对粮价波动手里有着足够的筹码。

  不过,相对于夏粮,秋粮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据大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70%以上,要实现全年粮食生产“八连增”,保证粮食供给和市场稳定,在全国主汛期即将到来时,减少洪涝灾害对于秋粮生产的影响被许多部门提上了日程。

  粮食是居民的基本消费品,在全球粮价大幅波动的背景下,我国由于人口增长以及消费量增加带来的粮食保障问题愈发令人关注。国际市场上粮价波动受到气候因素影响,与此同时,投机资金反复出没粮食和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场,使得这些商品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我国尽管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但在灾害性气候多发以及生产成本增加的趋势下,粮食以及其它农产品始终存在较强的涨价预期,也应高度警惕粮食短期投机和游资炒作,千方百计防止粮价异常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