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布加勒斯特:曾经的小巴黎与小纽约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3日 06: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时代周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报记者 张子宇

  19世纪的时候,布加勒斯特以“小巴黎”而著称,其深受古典风格和法国折衷主义风格的影响。比如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建筑于1888年,由法国设计师Albert Galleron建造的精美绝伦的国家图书馆(Romanian Athenaeum),这里曾经见证了诸多决定罗马尼亚和巴尔干命运的条约的签订。又如云集布加勒斯特商业精华的胜利大街(CaleaVictoriei),这条街道可以追溯到17世纪布加勒斯特城的第一条街道。而后经过一批又一批深受罗马尼亚王公贵族宠爱的法国设计师的雕琢,以求尽可能模仿巴黎的风情。另外,和巴黎一样,布加勒斯特也有自己的,建造于1887年以纪念罗马尼亚独立的凯旋门(Arcul de Triumf)。

  而在卡罗尔二世国王(Carol II, 1893-1953)时期,布加勒斯特建立起大量以巴尔干标准来说时髦的、十几层高的摩天大楼,一度以“小纽约”而自负,比如咖啡馆、高级餐厅和酒店云集的塔克·扬内斯库林荫大道,还有在胜利大街附近的布加勒斯特电话宫(电话交换中心,Bucharest Telephone Palace)。

  1945年苏联红军占领罗马尼亚以后,首都的建筑就开始经历一次斯大林主义的洗礼,比如气势恢宏的《火星报》(罗共机关报)大楼(Casa Sc?nteii,现在更名为自由新闻大厦,Casa PreseiLibere),其和波兰的华沙科学文化宫一样,都是克隆自著名的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这种建筑理念,正如托洛茨基这样表述的:新的社会阶层已经对当时的文化感到厌倦,强烈地认为要从哥特式文化的束缚下挣脱出来,这才导致了新的社会阶层将哥特式文化及其以前所有文化看作是自己创作的素材,并使用过去的技术为自己的艺术目的服务。

  和所有欧洲城市一样,广场是布加勒斯特市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在旧王宫面前的,可以容纳50万人的共和国宫广场(,现已改名为革命广场)。1968年8月21日,尼古拉·齐奥赛斯库()在这里面对群众山呼海啸的欢呼,发表谴责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演说,标志着罗共独立自主外交路线的开始。1989年12月21日,他再次于这里站到旧王宫的阳台上,试图发表演说挽救自己的统治危机,却被群众的怒吼打断,最后乘直升机仓皇出逃。

  那些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享受着国家经济成长和工业化成就的布加勒斯特市民和其他罗马尼亚人并不能预见,他们即将迎来转折性的改变,对于罗共和齐奥赛斯库本人来说,这是其衰退的开始,对于普通罗马尼亚人来说,这意味着漫长的饥饿、寒冷和强拆。

  本文参考的部分书目:《风云突变—齐奥塞斯库垮台始末》张汉文,周荣子等(著)、《罗马尼亚史》尼古拉·克莱伯(著)、《齐奥塞斯库选集》、《战争与毁灭》罗伯特·贝文(著)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卡特琳·迪朗丹(著)、《战争史研究》的相关文章、《Nationalism &Communism in Romania-The Rise and Fall of Ceausescu's Personal Dictatorship》,Trond Gi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