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揽储上演荒诞剧 监管研究令每月头尾5天数据上报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3日 08: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 “现在是非常时期,你如果能给银行拉来存款,贷款会很快批下来。”

  ——银行客户经理

  ● “问银行要钱,得先给银行送钱?”

  ——贷款者

  ● “监管部门已在研究要求银行将每月最后5天和下个月前5天的数据上报。”

  ——消息人士

  6月22日,《国际金融报》记者见到做外贸生意的刘新时,他手边的通讯录已经卷起边。两个星期以来,刘新手不离本,求人不“倦”。

  6月初,刘新向某城商行申请一笔5000万的五年期贷款,客户经理告诉他,“现在是非常时期,你如果能给银行拉来存款,贷款会很快批下来。”刘新哭笑不得,问银行要钱,得先给银行送钱?

  无奈,为了能顺利获得贷款,刘新立马加入了拉存款大军。他开始游说身边任何一层关系,甚至给个别储户支付了2%的好处费。他无奈地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存款越多越好,那是他的“敲门砖”。

  “资金掮客”应运而生

  为了尽快获取贷款,刘新隔三岔五带熟人去银行存钱。渐渐地,结识了一个中年女子。中年女子告诉刘新,她给银行拉存款已两年有余,差不多每个月可以给银行2000万存款。“银行按照给客户经理的标准,支付我年化千分之四的回报。”该女子说,像她这样业余给银行拉业务的人,社会上有一大批,只要手头有点资源的都愿意干。

  刘新告诉记者,他没有料到,银行缺钱,造就了一个存款中介行业。不过刘新并不打算做这个,“我需要贷款,我为了贷款才做这个。”话语间充满无奈。某国有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银行间的揽储大战,大量“资金掮客”应运而生。他们活跃于急需存款的银行与拥有大量闲置资金的“银主”之间,牵线搭桥,从中谋利。

  一家支行负责人透露,每月、每季银行内部都有既定存款任务需要完成,为了冲量存款,每个月末、季末的存款“奖励”相对更高。一般情况下,一天的活期存款就可以达到万分之五,甚至高达千分之一的“返现”,且次日就可将存款“搬家”。

  理财产品变相“揽储”

  从6月起,赵林的手机开始频繁收到来自各家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预告。看到某城商行推出年化收益7%的理财产品,赵林决定赶早买。谁知发售首日上午,银行就贴出售罄牌。一位大老远赶来的王阿姨告诉赵林,自己也晚了一步,“一个小时就被抢光了”。

  年过七旬的王阿姨对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如数家珍。“亲戚碰面交流的主题就是买什么理财产品。我也知道银行现在要存款,邻居里有在银行工作的,一到月底就愁眉苦脸。”

  王阿姨身边带了现金,她知道CPI和负利率的概念,她决定去另一家银行。“银行为了拉存款,产品利率越做越高,对我们来说是好事情。”王阿姨说的时候一脸轻松。

  事实上,各大银行正不惜成本将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至5%-6%,使得近期理财产品市场火爆异常。有关统计显示,上周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六个月以内理财产品占比88%,理财产品短期化特点仍未改变。

  相关人士分析,因银行年中考核即将来临,面临资金到处紧张的情况,银行已提前半个月开始筹备,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更加明显。

  高息揽储考验监管

  今年6月开始,银监会对银行的存贷比考核已由季末和月末集中考核转变为日均考核,不过考核标准是月末日均,因此,银行月末揽存的冲动还是很大。不少银行发行高收益率的短期理财产品,以冲击规模。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指出,在当前流动性紧缩的局面下,存款增速赶不上贷款增速,放大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缺口。加上持续负利率,引发居民储蓄存款“出逃”、“搬家”。被动融资出现萎缩,商业银行只能通过信贷理财产品吸引资金,甚至不惜违规采取高息揽储的方法主动负债。

  针对市场高息揽存的现象,郭田勇说, 这是一种业务层面的激励考核机制与银行整体风险承受度之间失衡的体现。一方面,以这种方式获取的负债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很多被短期高额利息吸引的资金存在“银行一日游”现象。另一方面,盈利压力又驱使资金业务进行大量的短借长拆等行为,加剧资产负债业务的错配风险。

  消息人士指出,对于抑制活期存款贴息行为,监管部门已在研究要求银行将每月最后5天和下个月前5天的数据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