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海景房成楼王海岸线成房岸线 暴利驱动填海造房热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7日 04:0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京华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填海成本每亩20万元,之后上千万元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以“海景房”为卖点,每平方米几万元卖给购房户。当前部分沿海城市出现一股“填海建房热”。有关专家认为,当前“海景房”过度开发,不仅加剧了房价调控难度,也潜伏着永久破坏生态、增加防灾压力、危及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深层矛盾,急需引起重视。

  沿海填海建房开发过度扩张

  记者近日来到海南岛,一出海口和三亚机场,一个个推销“海景楼盘”的广告扑面而来。当地有关人士透露,海南岛长达300多公里的东海岸,已基本被开发商圈占,几十个“海景楼盘”正火热开发。不少楼盘通过填海不断扩建“海景房”,一期是“海景房”,三期还是“海景房”。

  在广东、山东等部分沿海城市,记者发现填海建房现象同样不少。借国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之名,一些城市明确提出“向海洋要土地”,兴起新一轮围填海热潮。这些新增土地除发展临海工业外,很大一部分被用于房地产开发。

  在珠海市情侣路珠海旧港附近,层层向外填海已形成一个半岛,里头尽是鳞次栉比的高档住宅,原来滨海的情侣路已成为一条内街。广东不少沿海城市正谋划推进填海造城项目。

  暴利驱动填海偏离用海规划

  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处处长李文君表示,受暴利驱动,现在国内部分城市热情颇为高涨,已偏离国家整体用海规划,出现过度开发的“虚热”苗头。

  按照国家海洋局围填海总量控制规划,2011年辽宁省围海造地的面积仅为30平方公里左右,但该省沿海6市规划填海造地1000平方公里,两者差距达30多倍。

  “填海造房热”的背后是暴利驱动。李文君说,按当前法规,围填海形成的土地属于“未定性的新增土地”,无需承担耕地的开垦费用。围填海成本一般为每亩15万元至20万元,但转手拍卖给开发商,每亩地价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元,能为地方政府带来丰厚的土地收益。开发商则看重“海景房”卖点,肆意抬高楼价。

  开发急功近利助推房价埋风险

  “大规模填海造地开发房地产,没有任何公益性质,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商业行为。”许多专家认为,“这不仅推高了房价,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没有好处,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吸引大量居民集聚在海岸线上,一旦发生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后果也很严重。”

  记者调查发现,填海建造的商品房多标榜为“观海豪宅”推销,很多是地方“楼王”,成为带动当地房价上涨过快的引导力量。

  三亚市一家地产公司员工小蔡说,目前三亚湾海岸沿线的海景房“起步价”每平方米已超过3万元,而著名的填海住宅岛——凤凰岛,每平方米价格近10万元。

  对此,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认为,濒海而居将面临高湿、高盐、高温等“三高”困扰,对人体健康、房子和家电维护等都非好事,有些宣传明显是商业误导。

  暨南大学教授喻季欣说,缺乏规划和监管的填海造地,会沦为少数开发商牟利工具,把原本属于公众的天然岸线出卖,必然引发新的不公,绝不是科学发展观。

  遏制围海造房海岸不能成房岸

  “填海造房风”的出现,实质上仍是地方追逐土地财政的表现形式。许多专家认为,目前国家正强调转变发展方式,急需多管齐下遏制围海造房之风。

  当前地方围填海中普遍存在“先斩后奏”“化整为零”审批等行为。李文君认为,应从源头加强治理,问责到人,坚决禁止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国家海洋功能区划的项目上马。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长李立新认为,我国海域管理执法手段急需完善。“很多违规项目被查处后,基本不可能还原于海,一般只能罚款了事,而相对于海景房暴利,相关罚款规定微不足道,根本起不到惩处作用。”

  李立新建议,国家对胡乱围填海的不法企业应取消其用海资格,情节严重的应该取消企业经营资格,增加企业用海的违法成本和风险。

  专家普遍认为,填海项目一定要慎重论证和审批,填海造地必须布局高起点产业项目,优先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搞房地产的要坚决否定,决不能把我们的海岸线变成“房岸线”。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