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他们的脑子里在想什么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7日 11: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伊险峰

  一位读者终于按捺不住给我们发了邮件,“首先,你们目前对于新兴互联网产业的报道我是很喜欢看的,希望你们继续发扬。不知道你们有编辑看过《南方公园》14季第四集吗?剧中Stan的Facebook账号阻止他删除,并且把他吸进了一个Facebook世界。虽然整个剧情依然很南方,但是这也给了我点疑问:未来,我们在各个SoLoMo的账号,是否会变成比我们强大的Avatar?未来有可能这些0和1们也会了人工智能么?然后,很多人抱怨你们的广告,我觉得,广告肯定是有必要的,要不然杂志还怎么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文章?”

  我引用这封读者来信并非全是因为他既喜欢我们喋喋不休地说创新,并且还对我们广告太多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哦,这期广告真的不多),而是因为这位叫刘恩泽的读者是一个初一学生,他的年龄应该在十二三岁。

  刘恩泽同学喜欢看董晓常编辑写的文章,也喜欢吴晓波的企业史笔记(“以前就看过他写的《激荡三十年》和《大败局》,很喜欢他的写作风格”)。我很怀疑我们的记者也未必都读过吴晓波的这两本书,我可以确认的是我们肯定有记者可能看不懂“商业就是这样”,或者说不想探究这其中的有趣的东西。

  我们对这封信的第一反应是“现在的小孩他们在想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更应该反过来问:我们的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

  去年或者更早的时候,网上流传一个漫画,分别是老板、主管和员工们的脑子里都想什么。我们这一次也试图去分析陈一舟(微博专栏)和马云(微博专栏)他们的脑子里在想什么。22年前执着于学物理的陈一舟,与现在对比—最智慧的头脑与现在陈一舟所获得的几乎是“最终极”的成功是否匹配?

  选题开始操作于人人上市前后,我们开始的时候一直纠结于写有点另类的陈一舟身上的“不一样”。在经历了两次对陈的采访和大量同事朋友的采访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初衷可能错了:如果相隔多年之后回头再看这过去的十几年,会发现陈一舟应该是“更一样”的代表:相信有用、相信变现、相信成功,相信机会太多总有属于自己的,焦虑于自己的成功,并且除了成功没有什么别的标准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这不是现在很多中国人共同的东西吗?而对于陈一舟来说,还要加上:相信凭借自己的智商应该有更多的机会,相信自己的智力会更好地把握机会,所以他更应该获得成功。我们身边的好多人,我们,不是这样吗?做更多的事,赚更多的钱—这是我们的存在感。

  想到这里我们会发现:那些不被我们认同的人,实际上可能与我们有更多的相似性,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比如马云就不愿意与宗庆后(微博专栏)为伍,但我们看到那么多人以民族情感、数据安全或者慑于政府监管严厉为马云辩解的时候,我们大约能勾勒出大家的脑子里在想什么。对了,当政府制定这个政策的时候,他们的脑子里在想什么?真的看不到业内最大公司已经形成的现状,也完全没有想为“国家队”扫清障碍保驾护航吗?

  刘恩泽同学在表达了对吴晓波写作风格的肯定之后,说“请代我向吴晓波叔叔问好”—不管他们在想什么,不管你们在想什么,我至少看得到在刘恩泽的脑子里,有美好的东西在传承,有对世界的好奇心在传承,但愿我们能看到它还将延续下去。

  向晓波问好,我想晓波一定也会向代表着未来的刘同学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