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又一道细化的监管措施“一刀切”式地指向了银行业。
近日有消息称,监管层自6月起对商业银行的月度日均存贷比进行检测,要求存贷比日均不得高于75%的监管标准,这使得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打时间差”的方式几近被废除。我们认为,政策防范风险的初衷值得支持,但需要考虑到对不同类型机构的影响。
75%的标准对银行并不陌生,但过去监管层是以季度和月度来进行考核,这使银行可以通过月初突击投放贷款,月末突击揽储的方式完成“时间点”式的达标。而月度日均存贷比则是金融机构当月每日各项存(贷)款之和进行的日度平均,考量精确度更高,银行对此数值“修正”的能力由此弱化。
毋庸置疑,此政策一方面给银行在稳定存款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则进一步压缩了信贷投放的冲动,由此监管层对银行的运营风险有了进一步的掌控。然而,从目前各类银行的指标看,这一板子似乎又打在了弱势群体身上。
由于资金实力雄厚,募集资本的方式多样,大型银行在存贷比方面的压力并非很大,从一季报的数据来看,工行、农行、建行的存贷比分别为60.99%、55.71%、62.48%,远低于75%的标准线,即使施行日均存贷比考核,这些大银行亦可应对自如。但那些正在扩张阶段的中小银行情况则较为严峻。
从目前银行的客户结构来看,中小银行匹配的多是中小型的企业,当此类银行受制于存贷比的限制,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波及。此前在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各家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之时,就有评论认为该政策将会由于存贷比的考核而打折扣。中小企业需要的就是三、五天的紧急调度资金,而日均考核会使得银行无法自如地对此进行操作。
对于金融最薄弱的环节农村合作金融系统而言,受到日均存贷比考核要求的影响则更甚。由于目前我国的银行业、尤其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还是以存贷息差为主要盈利手段,想要让此类机构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其中一个条件便是保持相对较高的存贷比。在此之前,很多农信社都是通过月初放贷、月末压缩的方式来满足存贷比的考核,如今则必须面临压缩信贷的趋势。
农信社的贷款有很大一部分投向“三农”,并且当下有相当数量农信社的存贷比在较高位运行,如果为了满足监管考核压缩信贷,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向“三农"的资金。
由此可见,存贷比日均监管指标的实施很有可能成为金融机构压缩小企业和涉农贷款一个外在压力,而对于大企业大项目依旧无法起到很好的压制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存贷比指标的监管要根据不同机构现状,差异化实施,以真正实现“有扶有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