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商寅泉:从新闻出版总署的重申反思新闻发言人素质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9日 20: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文/本报评论员 商寅泉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公开宣称要建立记者“黑名单”一事,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国际记者联会立即给予回应,就此向中国发出指责。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针对“黑名单”一说以及国际记者联会的强烈反应,由有关负责人出面重申:“依照我国的法律和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媒体及其新闻记者合法的采访活动,我国政府从来不允许新闻当事部门、机构建立所谓的记者‘黑名单’。”

  “黑名单”一事引起轩然大波,以至招来国际记者联会对中国新闻舆论环境及新闻采访自由的指责,逼迫我们反思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缺陷。应该说,中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一大进步,但是不容否认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新闻发言人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新闻当事部门及机构陷入被动的情形屡屡发生。具体表现为:

  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近10年来,中国重视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成绩不小。但新闻发言人如何“发言”,还与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素质有很大距离。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一般由宣传部长兼任,极少数的也有主管宣传的机构副职亲自出马。“政府、行政”双重身份的长期熏染,使某些新闻发言人不能平视新闻记者,从神态、语言甚至坐姿,都把采访者视为“小记者”,把发布新闻当做恩赐,把新闻发布会变成权贵的表现场所。新闻发言人身份的扭曲,决定了新闻发言的质量。

  信口开河,粗俗浅薄。在正常情况下,光鲜亮丽的着装还能与所发布的新闻内容相契合。但在遇到比较尖锐的提问时,新闻发言人往往忘掉了身份,用反问或讥讽对待记者有之,用人身攻击或辱骂对待记者有之,市井语言充斥。更为严重的是,发布内容往往因客观情境变化脱离既定轨道,任由情绪宣泄。新闻发言人综合素质的高下,决定了新闻发言的质量。

  专业知识不足,准备工作不细。新闻发言人代表自己所在部门发言,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必不可少,会前的功课做足也是必须。综观新闻发言,做到完美的少之又少。我们常常以敬佩的口吻谈论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当年如钱其琛、李肇星、吴建平、章启月、孔泉等人,其严谨、冷静、灵活的风格,都可做为中国的形象代表供各机构新闻发言人学习。把专业性极强的新闻事件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记者介绍,是发言人应该具备的特殊才能。

  卫生部所谓建立“黑名单”的威胁,暴露了我国新闻发言人队伍的问题。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社会民主、社会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作为媒体从业者,我们感谢新闻出版总署及时而有力的重申。维护新闻记者尊严,保障采访活动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是新闻主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同时,记者的自律、记者对新闻当事部门以及对新闻发言人的尊重、记者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严格遵守,也是记者的道德底线,不容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