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导读:《经济学人》杂志发表的评论文章认为,在中国大举进行海外投资之时,美国应该学习欧洲欢迎中国投资的做法,而不是进行阻碍,因为只有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美国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以下是该评论摘译:
中国总理温家宝本周在欧洲几国的访问凸显了大西洋两岸对中国经济实力的不同态度。被欧元区危机困扰的欧洲领导人希望中国可以更多购买自己的债务;美国政治家却担心中国持有过多的美国国债。对欧洲官员来说,人民币价格仅是多种忧虑之一;除了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人似乎想不到其他了。中国企业在欧洲受到广泛欢迎;在美国却总是遭遇质疑。
欧洲接受中国部分是由其经济实力的疲软造成的。欧元区外围国家的访问团不断飞往北京,寻求自己债务的买主。缺乏现金的欧洲企业不断打探中国公司的情况。即便是在欧洲经济情况最好的国家,政治上观点也是促进而非阻碍来自中国的投资。
这一立场将会带来深远影响。中国今天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确关注能源与资源,这是中国工业化进程所渴求的。中国的投资出现在亚洲、非洲、拉美,投资对象从铜矿一直延伸到土地等各类资源。中国发展的下一阶段即将出现,其注意力将会集中在欧洲。
要了解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依次考虑当今世界最大的三个经济体。中国希望攀上发展的阶梯,其不断扩大的市场引起各国激烈的拼抢,所以中国企业希望获取新的优势资源,如西方品牌以及营销能力。中国出口型企业希望与终端消费者保持密切的联系。
美国自然是中国寻求帮助的对象,但是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却存在紧张因素。自从中海油(CNOOC)被迫放弃收购加州Unocal的计划,诸多中国企业都认为美国对于中国的投资总是持有不友好态度。
这一观点不完全是正确的。因为基于安全的考虑审查外国向美国投资似乎并未区别对待中国,但是希望收购美国资产的中国企业必须做好应对游说组织和国会议员公开攻击的准备。许多中国企业因此选择绕开美国。亚洲协会(Asia Society)的一份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在美国引发有关中国的恐慌会使美国失去得到中国价值1万亿美元的投资的机遇。
相反,这些资本却流向了欧洲,那里的投资银行家一旦听到某家公司是潜在收购对象,他们肯定会主动联系中国企业。中国各家银行迅速扩大他们在欧洲的足迹;中国人在伦敦大量置业。中国在欧洲的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快过任何其他地区。
欧洲人得到的不只是投资。一家中国合作伙伴是欧洲品牌进入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市场很好的敲门砖。法国的Club Med拥有一个中国大股东,已在近期开设了其在中国的首个度假村。被中国吉利收购的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称中国现在是其第二大本土市场。
相对本国领导人,欧洲选民对中国的投资可能缺乏热情:民意调查显示,欧洲民众对中国投资的负面看法几乎与美国人相同。
主要存在3种担忧:其一是中国会夺走欧洲的技术和就业机遇。诚然,中国企业通常希望收购欧洲企业,并将这些企业的技术优势运用于中国。但中国企业同样希望占领国外市场;如果要在欧洲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那里创造就业机遇。
第二种担忧是中国以低价购买欧洲资产,但没有迹象可以证明这一点。事实上,中国企业的出价可能更高;拥有多余储蓄的国家和企业几乎总是这么做。
第三种担忧是对于能源和移动技术等资产的收购会威胁欧洲安全。但是审查这些问题的机制是存在的。没有理由认为中国企业的目的是如此的;除非证明他们的此类动机,否则没有必要控制来自中国的投资。
中国走出去的策略无疑会引起各国警惕,因为这引起势力平衡的巨大变迁,而改变通常都包含风险。但是这一过程包含的机遇大于风险。欢迎中国的做法使欧洲可以顺应历史潮流;美国却在逆流而上。(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