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疲软低迷 2010年大跌阴影难去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3日 09:5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每经记者 钟子宏

  不知不觉2011年已过去半年,而2010年的大跌还历历在目。市场这半年的疲软让投资者始终如坐针毡。CPI的居高不下、尚未落地的加息之靴、拉闸限电……以上种种均使上半年A股市场“干涸不已”。而近来两周,市场可谓是“久旱逢甘霖”,投资者不禁要问:是否市场已现“空翻多”迹象?抑或这一轮只是短暂的反弹?在回答上述问题前,我们不妨看看本期的“半年回顾与展望”。或许,这能为您下半年的投资提供一些参考。

  尽管本周市场继续反弹走高,但相比起这上半年的走势,依然难言“行情反转”。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上两周上证指数在2610点触底反弹后,至昨日已累计上涨6.28个百分点,其中,除6月29日出现1.11%的跌幅外,近两周其余交易日均呈上涨趋势,其中,有4个交易日涨幅均超过1%附近,6月25日更创下近两周单日最大涨幅2.16%,而深证成指也累计上涨近8.5%。但是,今年4月份至今,上证A股市场已暴跌近15%,本周行情的反弹在给投资者“雪中送炭”之余,更增添了他们对下半年市场行情的疑惑。

  资金面持续收紧

  据记者统计,去年至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13次,每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后的当周,市场下跌共计9次,下跌概率高达70%,并且跌幅基本上在2%附近,其后一周交易日市场下跌概率也在70%左右,而成交量和成交金额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今年1月20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当周交易日上证指数累计跌幅超过2.5%,自4月21日以来,成交量已累计缩水超过三成,成交金额也大幅下跌。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流动性收紧——成交量下跌——股市上涨乏力……这似乎已经成了投资者的共识。

  但是自去年以来,上调存准率当日,深证成指上涨的概率竟然高达61.54%,而次一交易日,下跌的概率高达68.23%!这是否意味着上调存准率为资金出逃释放信号?

  成交量和成交金额或许从微观角度阐述了投资者的投资情绪,而M1、M2在上调存准率后的增速变化却从宏观角度向投资者展示资金流动性的大幅下滑。

  1~5月份,M1增速在12%~15%之间,比去年同期的29%~39%平均下跌近21个百分点。今年至今,M2平均增速为15.99%,较去年全年平均值22.83%下跌近7个百分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微博专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M1、M2增速下滑以及近两个月A股市场的成交量萎缩,反映了在央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之下,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收紧。

  CPI高企加息靴子仍未落地

  据上半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CPI涨幅平均值为5.2%,较去年同期均值2.5%上涨一倍有多,今年5月环比上涨0.2个百分点。而由于先后经历前期的干旱和近一个月以来的暴雨灾害,食品价格随即 “水涨船高”,涨幅为11.7%,环比继续上涨0.2个百分点。不少市场资深人士认为,由于遭遇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影响,人们的通胀预期有所上升,但受控于货币政策,物价上涨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CPI未来将见顶回落。

  李大霄指出,货币政策在下半年可能告别收紧状态,逐步回归到正常水平。下半年市场将回暖,上证指数的2610点已是市场底部,现在市场反转行情已得到确认,而非短期的反弹。

  然而,面对依然高企的通货膨胀率,加息何时而至?如果加息,这又会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为此,不妨对今年2月和4月份的两次加息以及CPI和市场的表现作简要回顾,并将其与去年加息前后市场的行情作一个对比。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2月加息后,上证A股股指当月上涨4.1%,CPI环比持平,而4月份再次加息后,上证A股当月却下跌近0.6个百分点,CPI环比回落0.1%。而自2008年以来,加息后的一个月A股下跌概率为66.7%。

  限电致使企业生产受阻

  入夏以来,全国多个省市遭遇“电荒”,政府主动型的“拉闸限电”政策,致使钢铁、化工、电力三大板块因限电而出现供给短缺,价格上涨。

  为更清晰说明这一现象,记者对2010年下半年、2011年入夏以来实行“拉闸”后,各大板块的市场表现做了简单的统计。结果显示,历史上数次限电时,钢铁、化工、电力三大板块的上市企业受益于限电而导致的产能供应短缺,毛利率出现了明显上升。

  东莞证券钢铁和化工行业研究员李隆海认为,限电主要是对高耗能的企业影响较大,从历史上数次限电的情况来看,中小型钢铁、电力和化工等企业开工率将下降,这将使市场上的供给相对紧张,而作为这三大板块的大型上市企业所拥有的业绩弹性也很大,在下游需求不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企业盈利对产品提价的弹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