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应提高学生高招方面的主动性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5日 04: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目前正在进行的招生竞争比夏天的高温还要炙热,香港的大学不惜重金以提供最高45万元奖学金等优惠从内地挖走了17名省级和市级状元,而上海交大与复旦大学在竞争生源方面的口水战也在升级。

  当前诸多知名高校竞争的是高分考生,在高校与学生间存在突出的信息不对称性下,高分考生确实是高校识辨优质生源的重要且可信的判断依据。何况,当前面试引入高校招生,将有助于降低考生与高校的信息不对称性,避免唯分数论使高校陷入统计学意义上的第二类错误——选择一个错误答案。

  而出现争论的高校与学生签的预录取协议,在法律上并不具有约束力,不论是学生还是高校都不应也不能因“预录取协议”而束缚其选择自由。同时,目前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是一个缺乏公平的不完备契约。如高校选择生源是建立在考生填报的志愿基础上,考生主要承担了志愿选择风险;同时当前高校招生录取制度,考生只拥有风险与责任不对等的志愿选择自由,而非基于录取通知书选择学校和选择专业的自由,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对考生选择的限制,加剧了考生的弱势地位。因此,当前高校生源争夺下考生修改志愿,不仅不是考生失信问题,相反是学生缺乏选择自由的真实写照。

  当然,生源竞争暴露了国内高校的资源配置失范,即把资源过度配置于校舍等基础设施领域以扩大教育供给,从而既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又抬高了高等教育的成本。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底全国1164所普通高校负债金额约为2635亿元,沉重的负债使高校展开生源竞争提高学杂费收入,以应对负债压力。而近年来高考生源数量持续下降,使当前高校的生源争夺趋向白热化。如今年考生总人数比去年大约少13万,连续三年下降。不仅如此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0~14岁人口为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当前高校把有限的资源主要投资于校舍等硬件设施,而非用于提高教学质量,导致了高校人才供给之于市场需求的供给错配,引发高校毕业生的高失业率和教育投入成本与收益的不匹配等问题。这既降低了部分学生和家长投资高教的偏好,又使更多优质生源选择海外就读以提高教育收益成本比,从而进一步凸显了高教供给的相对过剩格局。

  由此可见,当前知名高校为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菜单,管理层应借此机会顺势推动高教改革。具体而言,改革当前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构建适应于高教市场基于趋势互动的多层次竞争性生源博弈框架体系,矫正高校与考生在招生录取制度中的不对等局面。如给予考生更多的志愿选择自由,即可允许考生填报5个左右不分优先序列的意向高校和专业;然后高校根据学生填报的资源确定该校及该专业的录取标准,并向符合招生标准的考生发放预录取意向书。这样考生将会收到多个预录取意向协议供其选择,考生根据预录取意向书或做出选择决定,或进一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向各地招生部门发出相应信息;然后学校与考生重新进行互动博弈,以使高校与考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偏好。

  这种高校与考生开放式的趋势互动招生博弈,不仅有助于降低高校与考生间的信息不对称性,还会提高高教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这将使高校把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等领域,毕竟若高校继续注重硬件建设而教学质量不高,不仅无法吸引稀缺性优质人才,可能将面临招收生源不足的风险。同时,规范化的生源竞争机制将推动高校间的差异化竞争和资源优化重组,这既促使各高校展开学科间的差异化竞争,又可促进高校间基于市场自愿的合并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