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李芃
7月5日,上海高校秋季招生录取工作全面启动,持续数天的复旦、上海交大两校生源之战也暂告一段落。
就在此前一天,复旦大学招生网站和上海交大招生办微博上围绕“复旦高招预录取被称取消”事件的声明不约而同全部撤下。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相关材料已上报给有关教育主管部门。
在这场争端中,没有人是赢家。
据上海教育考试院7月4日公布的两校“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最终录取结果,与之前公布的确认招生名单比,复旦少了5位,交大少了8位。
“很明显,被别的学校抢走了。”复旦的一位老师对记者表示。
据悉,除了两校之外,北大、清华等高校均接到了主管部门关于规范自主招生的通知。
同城竞争已久
7月1日,复旦大学在其官方网站和微博上发表声明,有人冒充该校招办老师致电考生,称学校与该学生签订的招生协议已被取消,并以此劝说学生更改志愿选择其他学校。
被影射为“上海西部某理工类高校”的上海交大,沉默一天后也在校方招办微博上予以回应:“有高校招生老师在招生宣传中肆意贬低上海交大,对这种行为我们深表遗憾”。
作为上海最顶尖的两所综合性大学,“兄弟阋于墙”的争执从暗战转为公开。
复旦和交大之间的竞争早已不是秘密。2009年5月复旦率先发起高校联合招生,上海八所部属高校中的六所组团齐赴西部,除了迄今仍未参加任何高校联盟的华东理工大学外,独缺交大的身影。
“复旦和交大绝对不可能同时出现在这种场合。”上海某部属高校招生办主任说。
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7月4日公布的复旦、上海交大两校“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最终录取结果,复旦录取687名,上海交大录取543名。与之前公布的确认名单相比,复旦少了5位,交大少了8位。
复旦的一位老师对记者表示,竞争在所有的好大学之间展开,两校生源被别的学校抢走了,说到底没有赢家。
随着复旦加入“北约”、交大加入“华约”,包括两校在内,全国顶尖高校之间的招生大战日益白热化,而为首的北大和清华成为获益最多的两所高校。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学校曾出现过8个省、市级状元会集一个班级的盛况”,复旦负责西部地区招生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要招到状元几乎是不可能了。据知情人士透露,北大、清华的“掐尖”行动,几乎已遍及国内所有县级市的重点中学。
境外国外高校的加入,使得北大和清华的地位也受到了挑战。
香港大学将今年内地考生的面试时间提前,对于北大联合自主招生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高考成绩发布前就早早进行了面试。
香港大学的一位教授在成都招生时称,“没有好的学生,好大学的牌子就保不住”,一语道破了高校之间争抢生源的动力。
招录改革待跟上
“高校追捧尖子学生,到国际上都是一样的”,复旦的老师说,目前的招生乱象,根源在于高考志愿的填报方式不断变化,而招生录取制度却没有相应地改革,两者不配套。
近年来,多数省区都已采取高考后填报“平行志愿”的方式,这给了考生最大限度的选择权,另一方面却人为地加剧了高校之间的竞争。为了锁定优质生源,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纷纷推出了“预录取”的做法。
和高分考生签订“预录取协议”,这一做法最早由中国科技大学尝试实行,很快引来了名校的普遍模仿。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表示,在部分外省市实行高考后“面试预录取”的做法,对学校有很强的约束力,是为了对考生负责,是现行机制下比较好的做法,能够促进考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
预录取制度更像是高校的被动应对之策。在估分以后填报平行志愿的情况下,考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校,而高校只能等待电脑集中录取,预录取协议就成为后者的自保。但不少高校招生负责人都承认,这种预录取协议不具备法律效力。
平行志愿填报下的另一个弊端是,分数继续成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这和自主招生改革“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初衷是相违背的,而高校除了加入混战别无选择。
上海交大招生办主任陶正苏认为,争取好的生源必须是良性竞争,高招中的不规范现象损害了学生利益,许多学生,特别是高分学生被绑架了,在填报平行志愿中选择服从调剂,为了上名校而牺牲自己喜爱的专业。
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向教育部门建议,将高校的自主招生工作放在高考之后进行,允许分数线以上的考生自由提出申请,高校综合申请材料和面试结果发出录取通知,最终由考生自行决定就读哪一所高校。
据悉,在现行高考招生录取制度下获益最多的清华大学,在一次会议上公开对上述改革设想表示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