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郭美美事件:究竟是谁“不理性”
7月4日,中国红十字总会开通微博,回应郭美美事件。红会秘书长王汝鹏称,部分网友情绪偏激,对红十字会做的大量卓有成效工作全盘否定,以偏概全,希望公众和媒体能够“理性看待”郭美美事件。
郭美美炫富,俨然是根点爆舆论的引线,焦点直指红十字会的信誉。她跟红会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灰色纠葛,让个人炒作在暧昧的联想下,演变为关乎慈善风险的公共事件。对此,红会开通微博,并“希望公众理性看待”。言下之意是公众失之偏颇,不解红会苦衷。冤屈之态,活灵活现,只可惜人们普遍不买账:究竟是你“不理性”,还是我太偏激?
诚然,在郭美美事件的众声喧哗中,确实不乏猜疑、鞭挞,许多“不惮以最坏的恶意的揣测”,是基于感性的事实判断,并不是非常客观。对红会贡献的全盘抹杀,也有矫枉过正之嫌。可揆诸现实,公众汹涌的臆测与批评,何尝不是真相奢侈下的饥渴呢?若红会能“敢于直面惨淡的事实”,杜绝讳疾忌医,依循“谣言止于公开,信任源于透明”的定律,人们何至于无厘头地猜测?
民众围观,无关“仇富”,支撑民意如泉喷涌的,是按捺不住的知情心和朴素的正义感。红会到底有没有慷百姓之慨,让善款落入私囊,这对公众来说,绝非无关痛痒的悬疑。关于红会方面的丑闻,不仅会透支红会的信誉,挫伤人们“从善如流”的信心,还会让善款消淡了“救济贫弱”的社会功用,冷却公共生活的温度。
在现实中,公众的向善意愿,总是在慈善机构的“谢绝监督”姿态里碰壁;就连遇上“假公济私”的危机,红十字总会也保持着“管他洪水滔天,我自岿然不动”的淡定,顶多只有“粗线条”的描述,这怎能消除人们丛生的疑窦?更不幸的是,红会的语焉不详,在“天价帐篷”“天价餐费”等前科的烘托下,更显得心虚和敷衍塞责。佘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