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比去年决算减少0.42亿 公车费用59.19亿
新华社电 记者8日从财政部获悉,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94.28亿元。
“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2011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中,因公出国(境)经费19.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59.19亿元,公务接待费15.19亿元。
财政部介绍,与2010年决算数相比,2011年中央单位 “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减少0.42亿元。其中,由于外交活动和国际交流增加,因公出国(境)经费比上年有所增加;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比上年减少。
根据财政部刚刚公布的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这也是首次公开中央单位“三公”经费。
■新华评论
亮出“三公”经费不能再拖拖拉拉
根据安排,在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30日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报告之后,中央各部门要向社会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一周时间过去了,除个别部门外,绝大多数中央部门至今仍“按兵不动”。
公开“三公”经费,是各级部门的义务和责任。亮出“三公”经费如此费劲,有财政收支分类不完善的因素,统计核算起来有一定难度,但这只是个技术问题,不能成为阻碍“三公”经费公开的理由。实际上,对于公开“三公”经费,各级部门之所以不积极、不主动,主要是怕公开后受到舆论质疑,企图拖一天是一天,甚至打算不了了之。应该看到的是,预决算公开已是大势所趋,推三阻四或者拖拖拉拉,那只能会引发更多的质疑和批评。
近两年,一些中央部门和地方在公开“三公”支出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今年4月,科技部率先公开了2011年的“三公”经费预算,中国工程院、国家文物局日前也相继亮出自己的“三公”账单。
从目前几个部门公开的“三公”经费情况看,由于仅是个总数缺乏具体内容,人们的普遍感受是看不明白。7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对“三公”经费支出等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内容要公开得更详细。
当然,只是寄望于各级部门的自觉是不够的。在推动“三公”经费公开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法规的执行力度,对于拒绝或者拖延信息公开的要坚决让其付出代价。同时,也要从制度设计等层面进行考量,让各级部门没有办法推三阻四、拖拖拉拉。这,既考验决心,也考验智慧。
新华社记者 周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