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报记者 庄庆鸿
“一个美女的一条微博就会带来满城风雨,这是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今天,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师曾志在“透明公益给力和谐社会”中国基金会30周年暨基金会中心网一周年大会上说。
30年前的7月28日,我国诞生了第一个公益基金会,而今年以来,“陈光标(微博专栏)事件”、“红十字商会总经理”郭美美事件相继引发全国舆论震惊。今天,公益领域的众多意见领袖在大会上联合提出了“公益组织晒账本”倡议。
“互联网正在彻底改变中国社会和政府的力量格局,这一点公益组织感受最深。最近我们可以看到郭美美引发的网络风暴,在这样一场问责的风暴中,不仅是红十字会一家的事情,实际上是对整个领域的挑战和冲击。这不一定是坏事,反倒是推动透明的好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康晓光教授说。
师曾志认为,从“郭美美事件”可以看出,公益人士的话语权在新媒体环境下是非常弱的。主导舆论的是微博的意见领袖,而他们并不是对公益慈善事业没有信心,他们是就事论事的,要求的是真相。
那么,到目前为止,“郭美美事件”有真相了吗?“我认为真相还没有到底。”师曾志毫不犹豫地回答。
而陈光标的捐款去向不明事件也引发了对慈善的很大争议。中国青基会秘书长涂猛对此评价:“慈善高调与否只是个人风格,但陈光标先生面临一个逻辑上的悖论,他认为公益组织不透明、不公开,因此自己直接发钱,但其实个人去撒现金,捐了多少、事后效果如何,反而更不容易透明。”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刘忠详坦率指出:“绝大多数基金会公开透明距离公众的要求相差很远,促使基金会公开透明需要政府、基金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民政部今日在官方网站发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将定期发布慈善事业发展报告。
“没有透明,慈善就会缺少公信力,因此,一点流言蜚语就可以引爆整个网络,一个小事情几乎抹煞中国几代人做的所有善行。没有公信力,慈善就没有未来,没有公信力,你就募不到款,就不能帮助穷人和弱势群体,就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无所应对巨大的自然灾害。”福特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费约翰说。
费约翰建议,中国的慈善领域可以向商业“取经”。“如果是一个经营良好的上市企业,透明可以增加它的市值,而经营状况不良的商业企业一透明,则会暴露出其不足,有改正的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杨团教授认为,“我的善款我做主”是一个新公益时代的公民宣告。“什么是新公益时代?这就是公民彰显个人的公益选择权、知情权、监督权、评议权的时代,就是透明公益时代。”
杨团教授坦率地指出,以往的中国公益更多意义上,是慈善公益组织的小圈子。“在这个时代,透明不透明是由政府和机构说了算的。但现在情况变了,大众等不及了,一条郭美美的微博,蝴蝶一扇动翅膀,扇动出来的是公民大众为主体的新公益时代。这是新媒体、网络、微博时代的一个必然结果。”
“我是这个圈子里的人,我认真地呼吁公益人打破小圈子,张开双臂真心地欢迎这个时代,它的本质是每一个推动中国公民社会进步的人都衷心拥护的。”杨团说。
基金会中心网首席执行官程刚在会上发布,截止到昨天,全国2270家基金会中,信息采集的完整度已超九成,达到了92%。“大家通过基金会中心网,搜索和检索到的基金会信息是基本完整的,是可信的。去年7月8日,我们只有520家基金会的887份年报信息,到昨天为止,已经有2009年的1717家基金会年报信息,财务信息的总数量已经达到了4855份。”
35家发起的基金会代表共同起立,缓慢、高声宣读了《公益基金会“晒账单”倡议书》:“一,慎重对待每笔善款;二,规范信息披露机制;三,增强自身能力建设;四,全面接受社会监督。我们相信公信力建设始于公开透明,臻于能力建设。我们只有恪守诚信、注重自律、接受监督,才能在公益机构与捐赠者、受助者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我们只有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灵魂和生命,才能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实现社会互信作出贡献。”
本报北京7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