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咋不公布工资增长月度指数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0日 22: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导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每到月初,公众等着盼着CPI等数据出炉。一公布,各方自然少不了一番通胀高低、政策松紧的争论,争论的结果总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消停几天,然后又是下一个月的猜测、下一个月的围观和争论。月月如此,都有点腻了。

  其实,还有一个与大家切身利益更密切的数据:工资增长月度指数。但是如果以“月”计,工资增长幅度微乎其微,公布出来也没啥意思,所以统计局不公布收入增长的月度数据,只公布季度数据。这样公众就少了每月一次的工资收入增长的议论。

  早晨出去买早点,看见同院的黄金集团退休干部老孙拎个塑料袋,袋子里装着一块烟盒大小的猪肉,院里大妈跟他打招呼:“买肉啦?”“买肉啦。”“吃不起啦?!”“吃不起啦!工资不涨肉价涨。”

  严格来说,CPI高一点儿或低一点儿没什么,关键看收入增长和物价增长的差额。如果差额为正,就是CPI到8%又如何呢!问题是,CPI的上涨以“周”或“月”计,收入增长以“季”或“年”计,乌龟总是撵不上兔子,这才让公众抓狂。

  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从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1985年时的56.18%,下降为1997年的55%,再到2007年的43.42%,22年下降了近13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则从1995年最低时的17.39%,上升到2007年的32.87%,12年间上升了15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使居民收入绝对数额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但是“国(相对)富民(相对)弱”的格局是客观事实。这是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是依靠政府投资,而不是居民消费拉动的根本原因。

  一国财富有定数,不在“民”手里,就在“国”手里。国家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必然挤占民间财富和资源的份额。我们不知道是因为民间消费力量弱,不得不采用国家主导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还是因为国家投资过于强势,抑制了民间消费的拉动。

  国家强势主导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是,认定国家投资更有效率,不相信市场力量,不相信民间活力。所以,消费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拉动力,必须有3个前提:在观念上破除“国家投资更有效率”的迷信,相信并放手运用市场力量;财富分配格局上,减少国家所占份额,相应增加民间财富份额;消除阻碍消费能力释放的政策桎梏。3个前提中,后一个前提要以前一个前提为基础。

  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两个同步”:经济增长速度要和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和工资的增长速度同步;并且提出,“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这是彻底扭转居民收入增长长期落后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和今年,山东要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左右。

  今年时间已经过半,收入增长指标完成得怎么样了?大家都记着呢———就是没好意思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