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吴中杰:鲁迅提倡遵命文学吗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4日 06: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时代周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吴中杰

  鲁迅明明是反对吃人的社会制度,论者却指责鲁迅主张吃人,所以马加爵的杀人也要鲁迅负责;鲁迅明明反对李逵式的乱斫乱杀,反对刘邦式的“大丈夫当如是也”思想,而论者却指责鲁迅支持农民式的“革命”。

  对于一个人的思想意识,我们往往重在观点的异同。社会运动者总要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来影响别人的观点,掌权者还要发动政治运动来改造别人的思想。其实,在整个社会潮流推动之下,思想观点的转变并不是难事,更难的还在于思维模式的转变。但如果思维模式不转变,那么即使有了新的观点,也难免会走到老路上来。

  比如,上世纪50年代批判胡适时,把胡适说得一无是处,报纸刊物到处都是批胡文章,选辑的《胡适思想批判》文集就有八本之多,从哲学思想、政治主张、历史观点到文学方法等等。其实,他的怀疑主义、实证主义和个性主义思想,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而且,他所推动的历史学上的疑古学派和文学研究上的新红学派,虽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毕竟具有开创意义和革新作用,更不用说对于白话文的提倡了。现在,学术界对于胡适的看法基本上已经扭转过来了。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却是一片赞美之辞,连他在雷震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软弱性,也说成是高风亮节、敢于斗争的表现。而他在1948年蒋介石“竞选总统”那场游戏中所扮演的为专制独裁者捧场的角色,则略而不提。这两种文章虽然观点截然相反,但同样都是从宣传需要出发,以偏概全,不能显示出人物的复杂性。

  与胡适的遭遇恰恰相反的,是鲁迅。他被树立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长期受到人们的追捧。为了把他塑造成一个圣人、完人,他的缺点也不能公开地论说。有一位研究鲁迅诗歌的作者,认为鲁迅的白话诗写得不好,但别人告诉他,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此点以不提为好,以免损害鲁迅的光辉形象。光辉的形象要靠删去缺点来维护,可见里面定有虚假的成分。而到了近二三十年,鲁迅的命运有了与胡适相反方向的逆转。有些人为了要表现自己的思想解放,总要在这里或那里拿鲁迅开涮一下。批评得最多的是“遵命文学”问题。既然鲁迅提倡“遵命文学”,可见他不是一个正直的作家。但“鲁迅提倡遵命文学”的说法,是当时意识形态领导者所宣扬的,与鲁迅的原意恰恰相反。的确,鲁迅在谈到他五四时期所写的小说时,曾经说过:“这些也可以说,是‘遵命文学’。”但显然是调侃之语,他倒是有很多反对“遵命文学”的论述,如说:“好的文艺作品,向来多是不受别人的命令,不顾利害,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如果先挂起一个题目,做起文章来,那又何异于八股,在文学中并无价值,更说不到能否感动人了。”而且还做过《革命文学与遵命文学》的讲演,对立的态度非常鲜明。

  但是,那些反对主流意识的评论家们,却总是跳不出对方所设的圈套,观点虽然相反,而面对的都是被歪曲了的鲁迅。更有甚者,鲁迅明明是反对吃人的社会制度,论者却指责鲁迅主张吃人,所以马加爵的杀人也要鲁迅负责;鲁迅明明反对李逵式的乱斫乱杀,反对刘邦式的“大丈夫当如是也”思想,而论者却指责鲁迅支持农民式的“革命”。这就有点像“文化革命”中给人定罪的方法: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歪曲原意,然后根据被歪曲了的意思来定人以罪。

  透过现象来看,虽然这些人的观点,与以前是截然相反的了,但思维模式却是惊人的一致。

  但是,如果思维模式不彻底加以转变,在一定的气候下,观点是很容易重新变回来的。中国有很多事情之所以能够像翻烙饼一样翻来翻去者,即因此之故也。既然你加在别人身上的罪名不是根据事实,而是根据政治需要,那么只要政治需要一变,所谓“铁案”,当然也就轻而易举地翻过来了。

  不但政治案件如此,文化领域中的事情也一样。我们既然已经看到“政治标准第一”的批评标准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为什么我们还要严守着这个批评标准,处处以此来划线呢?虽然所持的是不同的政治标准。

  能不能彻底改变一下“政治标准第一”的思路,摆脱“政治需要”这个出发点,不要将学术文艺当作宣传某种政治观点的工具,而以事实为根据,从人文精神出发来评价文化思想上的人和事呢?比如,用真、善、美的标准去衡量文艺作品的价值,用历史的真实性和见解的深刻性去看待历史著作,以有无民主思想和独立精神去评价文化人。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