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达芬奇消费者不需得到保护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4日 07: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继欧典地板之后,达芬奇公司“出口转内销”的伎俩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之后,上海工商部门迅速查封了该公司在青浦的库存,重庆工商也责令其暂停销售;将本土产品包装成洋品牌,固然具有误导性,也有违商业道德,但将其认定为非法、并施加惩罚,进而支持消费者退货或索取赔偿,是否合理呢?

  当然,达芬奇的产品存在质量缺陷、材料和工艺与宣传不符的情况,这些当然是消费者要求退货和赔偿的有力依据;但撇开这些,仅就以出口转内销的形式对本土产品做洋化包装这一行为本身而言,很难说是构成了欺诈,因为这些产品的确是在意大利境内由一个意大利公司贴上了在意大利注册的商标后,从意大利港口装运到中国的,至于其中多少加工环节是在意大利发生的,在当今这个产业链高度全球化的时代,从“意大利产”这一标签中并不能作出多少推断。

  诚然,法律的价值在于保护人们的合理预期不被人为的打破,得知卡布丽缇家具的绝大部分加工环节其实发生在东莞,无疑会大大出乎那些花高价购买的消费者的预期,问题是,这样的预期是否合理?由“意大利产”这一标签所产生的对高品质的期望,是基于某种统计印象,比如,意大利家具平均质量很高,或优质家具来自意大利的比例很高,但是,从统计印象是不能得出个体判断的,即便在概率意义上也不能,因为选购行为远不是统计抽样,消费者并未将全部意大利家具商放进签筒里摇过,他们的购买决定高度依赖于其所处的信息和社交环境。

  所以,假如法律为这类基于统计印象的预期提供保护,无异于将这些印象作为质量标准强加给当地厂商,并对未来的消费者作出担保:哪里的商品都符合这一质量标准;而实际上,这一担保无疑是虚幻的,一个地区的家具质量普遍很高,并不意味着其中每个家具商都奉行高质量标准,即便目前确实如此,也不能排除未来某些家具商选择低端路线。

  这里,我们需要小心将这种一般化的印象和已经约定俗成的产品地理标识(GI)区分开来,后者是指干邑白兰地和西湖龙井之类已经将某个地名与产品的原材料、工艺和质量标准之间建立特殊联系的情况,这种联系经过长久的历史考验,已经获得了类似品牌的地位,它们的排他性使用已得到法律保护,因而,不是所有在干邑地区开设的酒商都有权把自己的白兰地叫做干邑。

  受地理标识权保护的产品,其质量与产地之间有着明确的因果关系,这一关系一方面来自气候、土壤或生态等特殊地理条件,同时也来自历史上政府赋予当地某些厂商或行会的垄断权,而行会成员在用料和工艺方面受特定标准的约束;而“意大利家具”显然并未获得干邑白兰地这样的地理标识地位,意大利家具商并未建立垄断性行会组织并将某种传统工艺设定为自律标准,意大利当地法律也没有对使用这一地理名称的家具商施加强制性标准。

  实际上,地理标识权所保护的,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产品,而在现代社会,随着贸易的开放和运输手段的进步,全球分工日益精细,产业链配置已变得高度灵活,地理属性已不再是识别商品特性和质量的可靠信号,人们对质量的信任已越来越多的直接托付于特定商家和品牌的声誉。

  所以,消费者基于对洋品牌的一般印象而特定品牌所产生的高质量预期,原本就是过时而虚幻的,不应得到法律的保护,这样的保护只会强化对洋品牌的盲目信任,而这种盲目信任将被精明狡诈的厂商利用来忽悠今后的更多幼稚消费者;法律应保护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信任关系,但不应保护不负责任的轻信,不应奖励那些放弃最起码谨慎的行为,实际上,起达芬奇这样的名字,显然就是专为那些对欧洲所知甚少的人起的,生怕看不出它来自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