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新京报社论:让民众看懂是三公经费公开的起点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6日 07:4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京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人大预算监督部门能否成立一个权威的评估组,对已公开的“三公经费”进行解读。既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更科学详尽的公开方案,又培养了公民意识。

  最近几天,公布“三公经费”的中央部门陆续多了起来,这当然是好事,但与此同时,民众似乎也觉得“乱”了起来,看到了相关数据,但却不太能看懂里面的“门道”。

  公开“三公经费”,自然不是为了让民众看个热闹,而是要让民众看清“门道”,进而监督政府部门的花钱行为。所以,当前有关部门需要做的是,多做一些解读、解释,让民众充分地看懂这些已公布的数据,不能让好不容易呼吁来的公开,在民众的一头雾水中结束。

  比如,“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审计署是把车辆购置和车辆运行维护分开,车辆购置支出为115万元,车辆运行维护支出为1114.65万元。但商务部关于公车数据的说明是:“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264.49万元,主要用于机要交换、市内因公出行等所需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等支出。部机关车辆购置由上级主管业务部门统一配置。”

  这是不是意味着264.49万元并不包括车辆购置的费用,那么商务部公车购置费又是多少、算在哪里呢?同样是“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一项,各部门的数据所涵盖的内容并不一定相同,这样的话,各部门的数据恐怕就失去了可比性。

  由此看来,“三公经费”说起来简单,但公布的每一项数据所代表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似乎又不是那么明确。此前中科院解释去年公车消费之所以超过7千万,是因为其有近千个野外观察台站。这是不是意味着中科院公车开支里面,还包含了一定的科研经费?而商务部解释因公出国经费比例过高,是因为“与商务部的工作性质有关,与我国在国际格局中不断演变的地位有关”。

  从这些部门的解释来看,当前公布的“三公经费”,很可能是混杂了大量科研项目和业务开支的经费在内,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大杂烩”,民众该如何去判断具体的数字到底是合理还是不合理?

  公开“三公经费”绝不是亮出几组数据就算完成了任务,还必须要让民众看懂,并据此判断数据背后的行为是否合理。

  当前,很多媒体在通过制作图表等形式,分析解读这些已公开的数据,这是一种必要的民间监督。建议人大预算监督部门成立一个权威的评估组,对这些数据进行解读。通过这样的解读,可以告诉民众如何看懂、理解公布的数据,避免混乱的猜测,更可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更科学详尽的公开方案以备来年。

  若能如此,公开“三公经费”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公民意识,普及公民常识的过程。一个公开透明、值得信赖的政府,需要理性的、有公民意识和公民常识的民众,而预算监督知识,是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常识。提升公民这方面的知识,和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