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冯海宁:公开三公消费应该少玩花招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8日 07:3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7月15日,卫生部、农业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陆续公布本部门的“三公”账单。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表示,这些单位选择了临近周末的时间,甚至快下班时才公布“三公”经费,也体现了其技巧性。(7月17日《楚天金报》)

  众所周知,我们的很多货币政策调整往往选在周五下班时间,以免加息等措施给市场带来大的冲击。但公开“三公”玩弄技巧,会让公众觉得某些部门不实在,公开是应付差事,缺乏诚意。

  由于周末是休息时间,很多媒体版面“缩水”,尤其是言论版面要么“休假”,要么“缩水”,再加上周末读者数量相对减少,关注度小了,的确能减少“三公”消息带来的冲击波,但如果公开的结果与公众的期待差距很大,就是玩弄技巧也无济于事。

  毫无疑问,媒体不仅会根据公开时间来编制排行榜,还会根据公开的详细程度编制榜单,甚至还可能根据各个部门的诚意来编制榜单或打分。这意味着最后所有部门的“三公”经费,都要经各种媒体的梳理、比较,公众满意的部门将受肯定,公众不满意的部门就要挨批。

  在我看来,公开“三公”经费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比如说,审计署由于“三公”经费公开最为详细,就得到公众一致肯定,而那些应付式公开的部门必然要“挨骂”,公众即使没有地方可骂,也会在心里骂。所以,公开“三公”经费最好来实在的,公众主要看公开的结果,而不看公开的时机。(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