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60年支农“基因”:服务农村经济基因深深植入农行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8日 13: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农村金融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7月对于农行似乎总是意义非凡。

  日前,农行举办了“纪念建党90周年暨庆祝农行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一系列的表彰、成就和回顾,在这段时间内被集中展示。

  从1951年时农业合作银行,经历了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等发展阶段,到如今的大型上市银行,农业银行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每一个步调变化。

  专业金融支农

  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对中国农村金融所做的贡献,是农业银行生存的基础

  7月12日晚间,农行在港交所发布《2011年中期业绩预增公告》,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初步测算,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5%以上,60年的铺垫厚积薄发。

  一位长期在农行工作的人士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50年代,农业银行配合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办贫农合作基金贷款,发放极贫农贷款和农田水利贷款,办理自救生产贷款等等,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支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到1957年撤并前,农业银行各项贷款达到30.2亿元,其中,农业化贷款15亿元,占49.7%,贫农合作基金贷款7.2亿元,社员及个体农民贷款7亿元,合计占47%。此外,国营农场贷款1亿元,占3.3%。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之后,根据国家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农业银行承担了统一管理支农资金的任务,接办投资拨款监督工作和社队会计辅导工作,帮助生产队建立耕畜和农具折旧制度,发放贫下中农无息专项贷款,打击高利贷,还清理、豁免了1961年之前农业贷款等等。

  在1963年恢复成立后,农行承担了全国支援农业资金的运用监督工作,包括水利、基建等重大项目拨款的资金使用,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和抗旱经费的发放以及农村烈士军属补助费、残废抚恤费和退休金的支付工作等。这和如今农行通过“惠农卡”等产品发放新农保等有着一脉相承之意。

  这位人士表示,由于人民银行与农业银行在农村基层机构设置上的矛盾,1965年农业银行再一次与人民银行合并。虽然被撤并,但是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农业银行的原有机构人员继续服务着农村,原有对农村金融的资金支持并未因此减弱。也正是多年来对农村金融所作的贡献,为农业银行的再一次成立奠定了基础。

  配套经济变革

  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业产业化的建设,农行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改革相配套

  1979年2月,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2个月,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一家为农村服务的专业银行,农业银行当时的指导方针是“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并举,提高经济效益,活跃农村经济”,长期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这一时期,农业银行在全国每个乡镇都设立了网点,在部分村(组)设立业务代办站,机构网点最高达6.7万个,员工最多达到69.8万人。

  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行就在苏州会议上提出了支持商品生产的战略方针,大力支持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农业银行每年投放2500~3200亿元用于支持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和乡镇企业发展,约占当时每年信贷投放计划的60%。按照当时专业银行的业务分工,在组织架构上,农业银行设立了负责农业生产信贷业务管理工作的农业信贷部,负责乡镇企业、供销社、农村基础设施等贷款业务的工商信贷部和负责管理农村信用社的信用合作部,形成了完整的“三农”金融服务和管理体系。用一位农行员工的话说,这可能是如今三农事业部的雏形。

  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业银行开始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迈进。这一时期,顺应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商业银行改革进程加快的形势和要求,农业银行逐步转向城乡两个市场,贷款结构趋于多元化发展。如今城乡联动的特色,便在那时埋下伏笔。

  去年的7月15日、16日,农行分别在A、H股上市。县域这个伴随着农行一路走来的、最熟悉的领域被写入招股说明书,成为了全球明星投行们最浓墨重彩推荐的一笔。“三农”对于农行而言不仅仅是责任和担当,已经转而成为一种其他商业银行无法在短期拥有的优势。

  股改上市后,随着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县支行的盈利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0年末,县域业务已经贡献了全行利润的28.6%,三农贷款在全行占比提升到30.4%,三农存款在全行占比为40.6%,不良率2.51%,拨备覆盖率达到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