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寻找文化的产业密码
主编:赵悦 编导:张严胜李炯 摄像:白羽
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今天我们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久前,第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揭晓。通过对中国文化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指标排序,一批骨干文化企业,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纷纷亮相,那么文化企业的30强到底强在哪里?我们先去看一场大型演出。
记者走访的第一站是杭州,一台由民营企业投资的大型歌舞表演已经连演十多年仍然长盛不衰,这家企业凭借这台演出在2010年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旅游演艺第一股,这台歌舞秀至今已经接待观众2000多万人次,是目前世界上年演出场次最多、观众接待量最大的剧场演出。在许多演出团体票房不景气、生存举步维艰的今天,这台演出靠什么长期吸引观众呢?
游客:很短,说实话,我大姨还不想走呢。
游客:很短。第一名,很好的。
记者:您是从哪国来的?
游客:新加坡。
这位来自新加坡的游客,告诉我们他是第二次过来看。
男游客:我看了第一次很惊喜。
女游客:很佩服,佩服。
男游客:所以我今天带他们(家人)过来看。
这场演出每天平均演5场,每场间隔大约一个小时,让人惊讶的是,这场仅仅一个小时的歌舞秀,它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更为客观!
黄巧灵 杭州城集团董事长
黄巧灵:我们的毛利率,像宋城的话,达到85%左右,如果传统的产业毛利率30%都很厉害了,就是因为它融合了文化的内涵,所以它能够超越传统产业的成长和回报,所以文化产业有它的一种特殊性。
采访中,对于目前的演出市场,不少专家表示,虽然各地晚会不断、新剧目层出不穷、评奖好戏连台。但是同样有不少演出院团有价无市,剧场有场无市,难以真正让观众掏钱买票,那么杭州的这台演出又是怎么在竞争激烈的演出市场赢得观众的呢?
黄巧灵:原来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导游们都是先跟游客们说了,你看了,如果不好,可以无条件的不付钱的,在这个样子的情况下,不付钱的只有万分之一。
“不好看不要钱”,这样的一条文化销售理念,一点点的打动了观众,赢得了观众的信任,更关键的是,这也逼迫演出、编剧、导演不得不去创新,去设计自己的文化产品。黄巧灵告诉记者,他们的演出策划就是这样走上草根、亲民路线的。
黄巧玲:我们这一批,一批非常有激情的,可以说是草根的这些编导们,他们对一个每一段的台词,每一个切入点都是认真的,就是我们根植于这样观众喜欢看什么,我们要表现什么,要挖掘什么,
正是这一理念,使得十年前白手起家的草台班子,如今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剧团,而"宋城千古情"也已经成为杭州乃至世界上最火爆的歌舞演出。
黄巧灵:我们《宋城千古情》每年看演出的人300多万,那么拉斯维加斯的欧秀大概是40万,巴黎的红梦凡大概是60多万,从这个人来看,我们已经超越他们了。
看完演出,走进景区,记者被一阵喜乐吸引,原来是高员外家三小姐正在抛绣球,选驸马!前来游玩的一个小伙子奋力接到,本来以为仅仅是个游戏,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马上举行了传统的拜堂仪式。小张也有模有样的穿着古代的衣服,出现在城楼上。
游客小张:(抢到绣球)谢谢乡村父老们。
整个仪式结束后,这名游客还是满脸笑容。
游客:对,还是很多人抢。还好运气还好,
记者:你觉得跟别的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有没有回到古代的感觉?
游客:有穿越的感觉。
除了这种游客的互动项目,杭州城的亭台楼阁和市井民风以及具有杭州本土风味的特色民俗表演、旅游小吃,又给景区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张娴 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监
张娴:比如说我们这边就看到有一个宋城的酒坊,这个我们可能都知道在南宋时期,比如说江浙一带酒文化也是很发达的,那光说一个酒文化怎么去表现?我们就把当年的这个酿酒,它是怎么样一个过程,然后让游客甚至亲自参与其中,既能够看到酿酒的过程,也能够坐下来品味一杯米酒,
张娴告诉我们,依靠"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经营模式,他们除了获得每年几个亿的直接票房收入,还间接带动了几十亿元的相关消费,更为重要的是吸引了战略投资者的眼光,
公司去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旅游演艺第一股,现在他们有了更充足资金,开始针对国内的一线旅游目的地进行战略投资布局。
张娴:我想明年应该是一个泰山,大家都知道泰山是位列我们中国几大名山的第一位的,+包括像丽江、九寨,我想都应该是在我们的战略布局之中的。
一场演出折服300万观众,杭州宋城可以说是名利双收。我们了解到,今年的文化30强大多是主营收入和净资产双过10亿元、税前利润过亿元的企业。中南传媒出版过《时间简史》、《世界是平的》等畅销图书,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0.5亿元,利润过6亿元,比2009年增长23.4%。一场改制,让这家出版集团脱胎换骨。
说起中南传媒的改制,龚曙光这样回忆那段经历
龚曙光 中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龚曙光:实际上改革最艰难的事情是要让大家觉得,这种改革的必要,而这种必要我们观察认为政府说你要改变了,你就去改吧,这个是很多企业所面对的一个困境。
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24家出版集团做过调查。结果17家完成转企改制的出版集团公司,平均总资产增长66.2%,利润总额增长25.3%,而7家未改制的出版集团,平均利润负增长43%。改制成了众多出版社的抉择。
龚曙光:我们一直没有成为国家第一批、第二批的文化试点企业,,我们完全可以等国家的第一批试点企业做完,他们出来成功的经验,然后我们再按照他们经验去扶植我们企业的改革,但是我作为董事长我等不及了。
当时湖南人民出版社还是事业单位,要想上市,首先要改制为企业,可是由事业体制转制为企业体制的过程中,人员安置、转变经营管理观念都是耗时耗力、短时间难以突破的问题。
龚曙光:其实改革最难的是改变心态。一旦员工的心态改变了之后,其实改革推进起来是会很顺畅的。
说起改变心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给他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开第一次集团会议。当时在重组过程中,一批私企成为企业的新成员,作为事业单位体制内的干部,是如何看待这些新面孔呢?
谢清风 出版社社长
谢清风:第一个感受就觉得怎么又来了一个人,这是从外面又跑来一个人。第二个感受,这个人肯定从我们这要什么了,要从我们这里拉走一点什么东西。
记者:来讨债的?
谢清风:对,来讨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