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通胀预期”之下,食用油上涨,也只是早晚要完成的一个步骤而已。
CPI(消费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超过3%的“警戒线”时,一些专家表示,中国须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话音未落,国人吃饭用的必需品价格开始上调,食用油开始涨价。虽然仅涉及三五个品牌,但依市场规律看,食用油价格上涨已经成为必然。
据说近期食用油价格上升是受到大豆进口价格持续攀升、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和消费旺季来临等三个因素影响。这令到自去年11月以来作用了半年之久的食用油“限价”,被完全冲破。
齐鲁证券的最新报告预计,鲁花作为国内第三大食用油品牌,其率先提价有望引起小企业的跟风行为。鲁花花生油提价只是国内食用油价格补涨的第一步,后期若相关部委放松价格管制,预计包括大豆油、玉米油等在内的食用油联袂涨价将会轮次展开。
鲁花花生油提价会不会成为推动食用油涨价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食用油价格会不会再度成为“脱缰野马”?消费者的荷包会不会再度面临食用油售价连续上涨的考验呢?
食用油的价格上涨,在高CPI时代,本不算什么新闻。然而,作为生活必需品,一桶油上涨20%,在连锁反应之后,很可能就意味着在同样的生活费用之中,百姓的生活水平降低20%。因为食用油的价格上涨很可能会诱发食品加工、餐饮业的全面调价,进而推高各项生活、生产成本。
纾解食用油价格上涨,硬性的平抑物价,显然难以完成预期。食用油的价格上涨原因,原料价格上调只是其中之一,更主要的是,几乎所有的价格都在上行通道中。“通胀预期”之下,食用油上涨,也只是早晚要完成的一个步骤而已。
窃以为,一味的纵容商家,或是一味的苛责商家,都不可取。目前的情况下,不少食用油生产企业都处于“薄利”、甚至“亏损”状态,由于限价措施影响,目前食用油生产意愿受到一定压制,国内大豆压榨行业的开机率甚至只有五成左右。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一方面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继续限制商家的过度涨价,另一方面也应该从解决原材料高企等问题上下功夫,保障商家的合理收益。比如适度的降低大豆、油菜籽等原材料的价格。目前的情况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大豆等原材料依赖于进口,其价格相对国内总体较高。短期内,政府能否动用国家大豆储备,以缓解原材料价格压力,将会对食用油涨跌起到实质作用。再者,农业部门也应该加强引导,鼓励农民种植大豆、油菜籽等作物,以从长远上解决我国食用油原材料对进口的依赖。
周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