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国慈善事业危机待解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0日 16: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宗和

  【中国企业家网】中国红十字会和商业相联系,商业总经理和20岁的女孩相联系,20岁的女孩和玛莎拉蒂跑车相联系,豪宅、名包和慈善捐款相联系。一段时间来,这一个个敏感的字眼持续刺激着公众的眼球。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叫做郭美美的女孩,是她掀起了看似风平浪静的“中国式慈善”,使之波涛汹涌、好戏连台。

  在网友的一层层抽丝剥茧下,似乎确定了她神秘的身份,而她背后所隐藏的复杂的关系网也逐渐清晰,长期“钱”伏在中国慈善业的商业利益链由此而曝光。

  郭美美和中国红十字会之所以引起了网民的质疑和不信任,源于郭美美的微博中无意间暴露了长期以来慈善机构与商业运作之间的秘密。郭美美在微博中曾提到:我所在的公司与红十字会有合作关系,简称红十字商会,我们负责与人身保险或医疗器械等签广告合约,将广告放在红十字会免费为老百姓服务的医疗车上。

  慈善商业化受质疑

  媒体顺藤摸瓜发现,这一描述与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简称商红会)和中红博爱合作的“博爱小站”颇为相似。通过进一步挖掘发现,这个“博爱小站”其实是市场化方式运作公益事业的典型项目。

  红十字会出品牌,企业出资金,商红会做中介和策划,设置一个企业资金与红十字品牌相结合,并各有所得的项目。而商红会的相关负责人则成立自己的公司,将自己的谋划和红十字会的资源转化成自有公司在项目公司中占据的股份。这就是由“郭美美事件”牵扯出来的中国式慈善的商业化模式。在郭美美事件发生以来,这一模式受到广泛质疑,其中可能涉及的利益输送让红十字会屡次发表声明否认。

  利用红十字会这一慈善品牌的商业活动远不止博爱小站。据《羊城晚报》报道,广东汕头市红十字会在当地多家商场、酒店、写字楼放置了新型募捐箱,下方是接收捐款的募捐箱,上方则是LCD液晶显示器,播放着企业广告。传单的显眼位置上标明了一项尊享体验价:16,000元/年15秒,35,000元/年30秒;每天滚动播放不少于10小时、实现所有网点同步联播功能。传单底部附上了广告招租电话,传单的宣传语很是吸引人:“投入小、产出大……一举两得,我们将助您运筹帷幄,坐享渔翁之利。”

  监管机制亟待完善

  在中国,像红十字会这样有政府背景的公募机构,吸纳了全国90%以上的慈善资金,这么多钱流向哪里,对公众来说是很重要的。据了解,以汶川地震为例,红十字会一年善款额达199亿元人民币,而红十字会总会的编制内人员仅为79人。199亿元比79人,以如此比例来筹集、管理如此庞大的善款,其善款流向必将借助政府机构,而政府的赈灾款项与慈善机构募捐的善款在同一渠道里,如何分清彼此的流向和最终受益人?是雪中送炭到了灾民的手中,还是变成了“郭美美”抑或是“陈美美”手中的爱马仕?

  怎样权衡慈善信用与商业利益似乎给当今的中国慈善机构出了一道难题。对于红十字会的商业化运作,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公益项目是可以进行商业化运作的,现在大家都在探索和实践,商红会只是其中之一。只要运作模式设计得好,再加上有效的监管、成本机构的诚信和自律,给红十字会带来的品牌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建立信用迫在眉睫

  事实上,正如王汝鹏所言,商红会就像是在商业系统里培育出的一个基层的红十字会,如果运行良好,可在筹款和发款中建立起“非政府”性质的渠道。但是,就目前看来,红十字会与商红会的管理方式尚不能摆脱现实的行政管理窠臼,也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保证商业运作获得的资金用于慈善事业本身,而非进入个人腰包。

  由郭美美所引发的慈善信任危机,已经足够让中国的慈善事业敲响警钟。社会弥漫的不信任情绪正给了中国慈善一次“改造”的机会,红十字会及下级单位已不能再停留在简单的“业务指导”关系中,民众也理所当然地享有善款流向的知情权。毫无疑问,此刻,中国慈善信用制度的建立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