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日贸易出现不同寻常态势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2日 09: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国际商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突如其来的日本大地震对日本乃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了重大影响。2011年上半年,中日贸易也在强震的冲击下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态势。

  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中日双边贸易呈现三大特点。

  第一,规模创新高。1月~6月,中日两国间贸易总额达到1623.48亿美元,再创双边贸易半年新高,表明尽管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充满变数,特别是经历了日本强震、海啸和核泄漏事故洗礼的中日双边贸易总体上仍处于成长之中。

  第二,季度贸易逆差大幅收窄。1月~6月,中日双边贸易逆差总计达到260.27亿美元,虽与去年同期的263.30亿美元基本持平,但若对今年一、二季度的贸易逆差(分别为149.60亿美元和110.15亿美元)做一比较,则会发现后者比前者降幅高达26.0%。

  第三,单月进口规模增幅下滑显著。若从单月来看,1月~6月,我对日出口单月增幅同比分别为34.7%、8.7%、37.6%、24.1%、15.8%和11.0%,总体呈稳步下降趋势(2月增幅骤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农历春节假期);而同期我自日进口单月增幅则同比分别为47.6%、19.0%、16.6%、4.7%、7.9%和9.0%,基本呈大幅下滑的态势。

  造成今年上半年中日双边贸易呈现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其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带来的拉动效应。当前,虽然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且不确定性颇多,但我国宏观经济今年上半年仍然取得了9.6%的好成绩。中国经济平稳而快速的增长强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的内需和出口,也是上半年中日双边贸易规模创出新高的主要原因。此外,日本震灾也使其对华农产品、纺织服装的即期需求大幅增加,从而使中国输日的日常消费品数量大幅上升。

  例如,在强震后10天时间里,农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品等我对日出口的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7.9%、54.2%和29.4%,环比分别增长47.9%、47.9%和13.9%。日本灾后重建也给中国企业提供了机遇。

  灾后,日本企业对中国电动自行车、水泵、柴油发电机、五金工具等产品的订单有了明显增长,尤其是太阳能手电筒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其二,日本强震造成的部分产品供应链条断裂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凸现。

  首要表现在中国减少了进口,从而缓解了中日贸易逆差形势。今年第二季度,中日贸易逆差规模比第一季度大幅收窄39.45亿美元,主要是由于强震造成日本灾区的部分机场、铁路和地铁暂停运营,所有港口关闭,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导致部分相关成品无法运至机场或港口,从而使日本对我国出口受限。此外,大地震的重灾区集中了汽车、核电、石化、半导体等众多日本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的停工停产使工厂原材料的生产和供应中断,在短期内也影响到中日双边贸易的正常发展。

  日本产品供应链条断裂也成为我自日单月进口增幅下滑明显的主要原因。总体来看,日本强震使其国内相关产品元器件生产受阻,从而对我国的出口被迫下降,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单月自日进口增幅。以芯片为代表的高技术领域为例,目前,全球40%的闪存芯片来自日本,且一些自日本上游企业进口的高技术芯片在世界范围内难以找到替代品。中国大量电子产品制造企业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严重依赖于日本尖端技术的局面。在诸如芯片、微控制器等核心器件领域,一旦链条断裂、在短期内无法保障供应的情况下,中国下游企业的采购量只能被迫降低。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产业链分工日益细化的条件下,中日两国之间早已形成了十分密切、共存共荣的经贸关系。从今年上半年来看,日本今年3月发生的强震的确使中日双边贸易发展偏离了常态。但随着日本经济近期呈现向好动向,供应链逐渐修复,生产和出口出现了恢复征兆,整体经济慢慢回到正常轨道,相信下半年的中日贸易会逐步回归至常态之中。

  (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