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国税系统去年公车花费14.86亿元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3日 04: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京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去年“三公”总支出21.66亿,在已公开部门中列第一;截至2010年底,国税系统共有3567个预算单位

  昨日,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信访局、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贸促会、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等7个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包括此前公布的在内,98个中央部门中,已有71个部门公布了“三公经费”。

  国税系统 去年公务接待费6.66亿元

  昨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三公经费”数据显示,2010年国税系统“三公”决算达216631.68万元,在已公布“三公”的中央部门中开支最大。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48623.6万元,公务接待费66587.15万元,因公出国(境)费1420.93万元。

  2011年,国税系统“三公经费”预算213834.87万元,较2010年决算减少2796.81万元,减幅在目前公开“三公”的中央部门中位居第二,仅次于中科院(减少4420万元)。其中,公车开支压缩约3000万元,为145588.31万元;而公务接待费和因公出国(境)费分别为66703.50万元和 1543.06万元。

  【部门回应】

  对于“三公”开支如此高的原因,国税方面解释称,由于国税系统实行垂直管理,“三公经费”中央财政拨款预算数和决算数,包括国税系统所属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截至2010年底,国税系统共有3567个预算单位。税务机构包括总局、省局、地(市)局、县(区)局和乡(镇)分局(所)五级,“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三公’费用上并不高”。记者了解到,全国国税系统有近百万税务干部。

  对于“三公”费用的主要用途,国税总局称:因公出国(境)费主要用于参加国际税收会议、税收协定谈判、反避税谈判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主要用于报废车辆更新,税务稽查、税收征管、纳税服务等执法执勤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的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主要用于社会相关部门开展税收协作,跨地区税务部门之间的税收征管、税务稽查、联合办税等业务招待费支出。

  中国红十字会 去年因公出国组团27个

  7月19日,中国红十字会晒出了“三公”费用:2010年“三公”决算152万元,其中出国(境)费107万元、公车费用30万元、接待费15万元。今年“三公”预算151.16万元,其中接待费预算由15万元降至3万元。

  【部门回应】

  昨日,中国红十字会公布预算和支出情况说明。说明称,已采取从严控制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严格公务接待有关规定等措施,努力将今年“三公经费”支出控制在规定的预算内。

  对于出国费用花费107万元,红十字会称,2010年因公出国组团27个、出访51人次。出国任务主要包括:一是出席和参加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召开的法定会议和相关培训;二是与相关国家红十字会开展的双边业务交流。

  红十字总会称,公车编制数和实有数均为15辆,当年“三公”支出车辆运行费30.19万元,包括机要交换、机关公车所需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车辆保险费等。

  2010年接待费15.38万元,支出总数高于往年。中国红十字会称,2010年由于国内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地方政府及红十字会来总会汇报灾情和商讨救灾工作的人员相应增加,当年接待费实际支出达到15万元,超出预算部分已在财政经费的公用经费中调剂使用。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 出国费用占“三公经费”8成

  昨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公布了的“三公”数据显示,2011年,该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合计592万,比2010年减少了86.14万。其中,因公出国(境)费475万,占到预算总额的8成;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9万元;公务员接待费68万元。

  而在2010年,该部门“三公经费”决算总额为678.14万元,因公出国(境)费538.13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83.31,公务员接待费用为56.7万元。

  比较来看,今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三公经费”预算总额比去年减少了86.14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大幅减少,缩减34.31万元,减幅达到约41%。不过,接待费用却比去年增加11.3万元,这也是该部门今年预算唯一增加的项目。

  微议“三公”

  @权静:国税为啥比名列第二的,都高出好几倍? 

  @JK杰杰: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的公开让人瞠目结舌,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 

  @可乐罐头瓶儿:最近公布的三公费用实在太庞大,就像一棵硕大的摇钱树,随便打一杆子就可以掉下大把的钞票。 

  @阎延文: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的公开,之所以引起全社会关注,因为财政拨款是国家之公器,而非某个部门的私有财产。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张奕 底东娜 韩宇明 王姝 吴敏 赵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