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正方
可使政府信息透明度明显提高
@曾康华(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系主任,财税研究所所长):“三公”支出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政府的这“三项消费”是不公开的,现在要求逐步公开,这是一个进步,用专业的话说就是预算和决算的透明度在逐步加大。现在看至少有四个积极作用:便于舆论、公众监督政府;有利于规范政府预算资金的管理;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可以明显提高。
@云台山:总有一个过渡,希望时间能短些。虽然知道意义不大,但是进步了,总要给些掌声,希望能加快进步!
@通海:公开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审核到底公开的部分对不对,隐瞒了多少地下支出的;第三步是规范。
@老虎亲戚: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饭要一口一口吃,先公开,再让大家检查这些支出是否必要,有没有滥用。如果不公开,大家又如何监督。
@lbzwh:公开后中央部门“三公”肯定能减少支出,领导都不想把自己弄成公众和上级注意的目标。在减少方面,基层的费用预算会减少,上级会议开支招待下级的也会减少。
@wrcdiy:能减少,因为许多部门会在账上做文章,比如招待费,不排除有的领导会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把招待费记到其他单位的账上。
@winstonxy:表面上的“三公”支出一定能减少,但是我们的会计是无所不能的。账面上减少了不等于实际减少了,发票可以开出各种名目,报销过的中国人都知道。
@一个人的私密:只能说有一点帮助吧,就跟“郭美美”事件一样。
@风兮0:当然可以,但前提是公开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弄虚作假有何意义?
PK
反方
“三公”费用仅是冰山一角
@李长安UIBE(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三公”费用仅是冰山一角。“三公”定义太窄,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非公务性活动全部支出。按规定,“三公”支出即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里面显然并没有包括国内旅游经费、非公务接待性的内部吃喝经费,特别是没有反映公物私用的情况,如非公务性的电话费等。所以“三公”支出即使全部公开了,我们也难窥政府非公务性支出的全貌。
@李晓志:应该说单纯的公开账目不能减少“三公”支出,目前所做的只是把“三公”支出这件事儿放到台面上来,让更多的人关心和关注。后续还应该把明细再列出来,一步步把压力传导到每一次每一项“三公”支出上去,传导到具体的工作人员和领导同志身上。
@凌峰小筑:公开“三公”支出与公开贪腐一样,没有监管处罚,还是一样,没有用。
@zhangfrank007:公开意义不大。一来是各部委自己报,报多报少由自己;二来给个笼统的数字,账目不具体详细;三来没有有力的制衡和惩戒措施,公众拿他们无可奈何。
@中国式老农民:公开这些我个人认为用处不大。公车支出,上级可以用下级的;吃饭下级请上级;旅游下级请上级。最后都是下级找直接主管的企业出,这样的都算进去了吗?
@英雄虎胆:政府部门说要花的钱,就有要花的理由。即使公开了,也没用,老百姓又不知道哪笔钱该花哪笔不该花。例如公费出国考察,如果公务只有三天,七天在旅游,但按照十天报销差旅费,这能让老百姓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