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参加工作,积蓄不多的年轻人来说,结婚的确是一件高消费的大事。为了节省婚礼成本,不少新人决定寻找伙伴一起置办婚礼,即所谓的“拼婚”。记者了解到,“拼婚”正成为时下筑城年轻人流行的做法。尽管这一做法的确可以节省不少开支,但有关专家同时也指出,“拼婚”有实惠也有风险,新人还需提高警惕,谨防受骗。
团结就是力量拼拼彰显时尚 “婚照一起拍,家具一起看,婚庆一起订,电器一起买,蜜月一起游……‘拼婚’召集中!”“我们要结婚了,不过结婚开销之大,实在无法承受,有谁有意和我们拼婚,以便节约开支。”近日,诸如此类的“拼婚”帖出现在夜郎社区等省内网站和论坛上。
在名为“阳拼婚e族”的QQ群内,网友“奋斗成就男人”告诉记者,自己打算在今年“五一”和女友举行婚礼,他和女友都是从农村奋斗出来的80后,因为要还房贷,两人的经济压力较大,所以不打算花太多的钱举办婚礼。通过发布网络“拼婚”邀约,“奋斗成就男人”已经联系到了几个“知音人”,婚礼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共同筹备当中。“团结就是力量,这话不假,大家拼着筹备,很多花费项目上都能争取到优惠的团购价。”“奋斗成就男人”开心地告诉记者。
而家住观水路的杨小姐也是一位“拼婚族”,实际上,杨小姐和男友家的经济状况都不算差,但生性节俭、个性独立的她还是坚持“该省就要省”的原则。她是去年10月份举行的婚礼,之前,她通过网络,与另外一对新人达成了“拼婚”协议。“婚纱照是一起拍的,空调、冰箱、电视机等家电也是一起买的,因为订的数量多,我们争取到了最低价,林林总总的算下来,省了好几千块。”杨小姐透露。
据了解,“拼婚族”普遍认为,婚姻的质量远重于婚礼的质量,与其勒紧裤腰带大操大办,不如量力而为。在他们看来,以节省为目的的“拼婚”很时尚、很低碳。
“拼婚”是一种理财
行为 “拼婚”是否受相关部门管理?对此,记者咨询了贵阳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唐处长。唐处长认为,“拼婚”属于市民的个人行为,不在民政部门的管辖范围。
据贵州民族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田维绪分析,“拼婚”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婚俗发生了变化,这实际上是一种理财行为,是一种经济现象,而非社会行为,所以它对于婚姻本身并无影响,相反还有利于提高婚姻质量,毕竟减轻了经济压力。
田教授认为,从成本经济角度讲,“拼婚”可以降低婚礼置办成本,群体出动,往往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讨价还价的余地会更大;从文化心理层面讲,一方面,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网络交友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因为大部分的“拼友”都是通过网络结识的,另一方面,这也是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时髦的一种表现;而从个体差异角度考虑,“拼婚”能否施行则要取决于家庭关系中掌握话语权的一方,同时还需考虑双方家长的意见。“如果掌握话语权的一方观念比较保守,抑或新人的家长对此不赞成,‘拼婚’的出发点即便是好的,也难以施行。”田教授说。
“拼婚”还需谨慎行 通过网络平台来寻找有共同需求的人,集众人的智慧来满足自身的需要,“拼婚”不失为一种理财的创新做法。然而,看似时尚又低碳的“拼婚”,也不是完全没有缺憾。不少新人就有过选择“拼友”不慎,或受骗,或受气的经历。对此,田教授提醒,“拼婚”过程有实惠亦有风险,新人应当谨慎为之。
一方面,和不认识的网友“拼婚”,事先最好进行相互沟通了解,掌握对方的真实身份,选择可靠、合拍的拼婚伙伴。置办婚礼本身是一件喜庆的事情,如果选择“拼友”不当,两家人在合作的过程中因分歧太大而闹得不愉快,就太不值了。而因此上当受骗,蚀财损利,就背离了“拼婚”的初衷。“对于一些金额比较大或者容易引起纠纷的‘拼婚’行为,拼友之间最好写出有效的合约或协议,避免出现经济纠纷。”田教授说。
另一方面,“拼婚族”群体出动时,也应货比三家。因为许多商家也意识到,“拼婚族”是为了杀价而来,所以也容易对其抬价,所以,新人们要睁大眼睛,莫被一些现象迷惑了眼睛。“需要注意的是,要谨防商家冒充‘拼友’。”田教授补充说。
此外,在慎重选择“拼婚”伙伴的同时,获得家人支持与理解也很重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老一辈人对“拼婚”做法褒贬参半。家住黔灵山公园附近的贺阿姨和老伴在对待女儿“拼婚”的观点上就产生了分歧。贺阿姨坚持认为结婚人生就一次,本就应该风光地置办,大可不必找什么“拼友”。她一再强调:“一次婚礼也省不出座金山来,万一上当说不定会亏出去更多呢!”
而老伴刘先生则认为:“年轻人节省着过日子也没什么不好,婚礼说到底就是个形式,能省的就省点,毕竟以后的日子还长着。”
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国家,婚礼置办某种程度上讲不仅仅是一对新人的事,而是事关两个家庭,所以得到双方家长的支持与认同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