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记者亲历 东莞打工周记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6日 10: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天刚亮,工厂外面来找工的年轻人就已排起长队。

工厂内的生产线上,永远强调一切向效率服务,一切向速度看齐。

很多工厂宿舍没有电源插头,工人给手机充电必须到集中充电房。

  ◎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没有挨过饿,没有受过冻,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

  ◎在赶工方面,所有厂都“一般黑”,工人订单少时愁死,怕被炒鱿鱼,订单多时累死,每天10多个小时,绷着的弦一刻也不能松。

  ◎不要问这些兄弟打工累不累,苦不苦。每年8月底,你到汽车站去看看,家长送小孩回家,小孩在车上哭,父母在地下哭,看到这一切你就都会明白

  他们是这样的一群人:生在农村,却五谷不分;受过一定教育,却不足以在城市立足;非城镇户口,却每天在城里逛街、追星、用苹果手机———尽管是山寨的;他们的当务之急,是拼命赚钱,终极目标却不再如父辈一般,回老家盖新房……

  他们十七八岁就进了城,在城市拼命追寻,企求在异乡开辟一片新天地,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鲜有结果。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还在向前走……他们,用个专有名词来称呼——— 新生代农民工。

  7月中旬,南方日报记者以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在广东东莞求职应聘,顺利进入一家制衣厂和一家玩具厂,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周,管窥他们的生存、困惑和迷茫的未来。

  第一天:找工 近九成新民工不会农活

  东莞,中国农民工集聚地之一,这里有数不胜数的大小工厂,每年众多农民工从全国各地涌向这个弹丸之地。2011年7月11日,我从广州出发,前往东莞揾工。

  “大量招男女普工”,东莞街头满大街的标语,对于刚来求职的年轻人是一剂强有力的兴奋剂。我应聘的第一家厂是虎门镇某知名电子厂。上午8点到达厂区时,排队求职的队伍已绕了一圈。和其他求职者聊天得知,能到这样大厂来求职的人,多是受老乡指点,或者在别的小厂做不下去了,初次到东莞的人,“看到什么厂进什么厂,很少会挑这样的大厂”。

  求职成功的人告诉我,即使是和老乡或者朋友一起找工,也不要站在一起。“如果超过三个老乡一起见工,百分之百被拒”,他说,现在的年轻人爱闹事,爱拉帮结派,工厂会想尽一切办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两个熟人进同一个厂,一般都会安排在不同的宿舍,不同的生产线,减少彼此之间的交流。等到9点半,当天招聘满额,我和排在前面的数十人被告知第二天再来。一位应聘成功的小伙子告诉我,他凌晨3点就过来排队,“不要急,别看他招得多,每天离开的更多”。

  接着,我来到长安镇一家颇有名气的人才市场,工作人员指着招工广告上“世界500强”大声问,“这个知道怎么回事吧,世界500强,不得了的!”一声吆喝,众多求职者凑了过来,这位工作人员承诺,交220元,包进名厂,包分配到“最轻松的岗位”。不过他再三强调的是,反悔了,不退钱。

  每天离开工厂的人,比进厂的人更多。这并不夸张。我打工时住在下铺,上铺的主人一星期换了两位。进厂做工的枯燥和压抑,让不少原来只想玩玩的年轻人后悔不已。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指出,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没有挨过饿,没有受过冻,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这一点与城市同龄职工颇为相似。

  第二天:进厂 不加班者按旷工处理

  我在东莞打工生涯的第一份工在制衣厂。厂区墙壁上贴着巨幅招工广告,我走进去碰运气,才发现由于急缺工人,这个厂的招聘变成了走形式。手臂没纹身、10个手指没断指、说话利索,被检查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后,我出乎意料地轻松入职。每月工资底薪920元+打分提成。早晨6:45起床洗脸刷牙,吃过早餐到工厂刚好7点半,拿着工作证刷卡进车间。在等待组长分配任务时,和一位湖南大姐聊天,她自言自语说,“这么年轻做拉布,看你能做几天”。

  组长是位30多岁的四川人,他把我带到一个整理原料的裁床前,要求我和两个刚入厂的十几岁的小孩一起,按照单子的要求,将不同颜色的布料分类捆绑。从8点到11点半,一直就是按着单据整理布料,一个上午下来,脚有些酸,但起码还没有那位大姐说的那么恐怖,我有点幸庆找了份不错的工作。

  食堂吃饭是免费的。进食堂前,心里做好了充分准备,但望着食堂师傅饭盆里的清水煮冬瓜、豆芽和茄子,心里还是很失落。吃饭时,我不时看着边上的工友,不知道他们怎么吃得下去。下午1点半开工,组长领着我将一个机器拖到车间,下午的工作是解开车间未开封的布匹,扛上机器,通过机器打开布匹,再按颜色分类整理堆放,以备上裁床裁剪。

  一捆布三十来斤,我肩膀没力,只能用手抱着放到机器上,抱到第七捆时,早已经汗流浃背。十几捆布下来,已经累到不想讲话。休息时,一位暑假工模样的工友,给大家讲起了大学生活。他的高谈阔论有许多卖弄成分。听到他说下学期奖学金有5000元时,一位工友的嘴巴明显张大了许多“不用干活,也有5000元?”

  “说这么多也没用,再回去高考一次照样考不上,照样要出来打工”。另一位工友回应。短暂休息后,新的任务又来了。一捆一捆的布要一寸一寸拉平,需要两个人一人捏着布的一角,拼命地往前跑,用跑步的速度带动布捆转动。手不能捏得太紧,也不能太松,但跑步速度却要快。“你就想象后面有条狗在追”,组长说。跑完以后需要原路返回,用手轻轻将布抚平。

  接下来的5个小时,我就这样一趟一趟地跑。车间的吊扇仿佛根本不存在,身上的汗就像雨水一样往下淌。由于是生手,我屡屡出错。开始组长还在一旁盯着,但后来见我出错太多,他已无力顾及,临走时留下一句话,“工资主要靠提成,提成根据工作表现打分,你这样做一天,还得赔钱”。一旦出错,整个小组都要返工,工友们的工钱就会受影响。一位工友最后还是说话了,“给你两天时间,如果还做不好,就换个组吧”。

  按照工厂规定,晚上要从7点半加班到10点或11点,加班费5元/小时,不加班者按旷工处理。下午下班后,饭都没吃,我就直接回了宿舍睡觉。第一个工作日终究没能坚持下来,我逃掉了第一个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