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小企业压力系数狂飙 比金融危机时期更可怕(图)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8日 07: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早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浙江2313家小企业调查一

浙江2313家小企业调查二

浙江2313家小企业调查三

  受访小企业困境对比。本版图表资料来源:《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刘建平 制图

  浙江2313家小企业调查

  尽管近期官方多次否认浙江、广东等地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

  早报记者 曹敏洁

  尽管近期官方多次否认浙江、广东等地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但小企业正面临日益紧迫的生存困境,已是不容回避的现象。

  “今年小企业的主要压力来自于人工成本高、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结款趋紧、电力供应限制、赋税成本较大等压力。”昨日发布的《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了上述观点。

  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发布的这份报告,在对近期盛传的中小企业“倒闭潮”提出否定观点的同时指出,今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在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和国际环境不明朗的形势下,在连续加息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仍然顽强生存,积极经营。但是小企业一直以来的融资困境却没有较大改善,广大小企业急盼资金支持。

  这一观点,在之前的官方表态中已有“认可”。

  在2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11年上半年全国工业通信业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坦承,最近一段时间部分中小企业的情况比较困难。在信贷规模压缩的情况下,融资难成为当前中小企业突出问题之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目前正研究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大多数仍在积极经营”

  此份《报告》由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与阿里巴巴历时两个月,在对浙江宁波、温州、台州等7个城市的94家小企业、4家专业市场和12家当地银行进行了走访,并通过网络问卷对浙江各地2313家小企业进行调研后形成的。

  “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小企业正面临成本上升等困境,但是大多数小企业仍在积极经营,并不存在‘倒闭潮’”。《报告》指出,很多小企业称其经营并不靠银行贷款,而主要是用自有累积的资金周转及亲友间的借贷。因此,小企业的资金周转对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并不敏感,小企业也不会直接因为银根收紧而突然倒闭。

  对于今年以来确实发生的部分小企业倒闭,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胡晓明认为原因不外有三。

  “我们发现,小企业倒闭有这样三种主要原因:一是投资高风险行业失败;二是市场的正常淘汰,一些小企业处于饱和且竞争过度的行业,或者低产能且产业升级失败;三是小企业主动停产待机。”胡晓明说。

  小企业“压力系数”狂飙

  小企业虽未出现传言中的“倒闭潮”,但与往年相比,并不都是好消息。

  《报告》指出,今年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更甚从前。来自于人工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结款趋紧、电力供应限制、赋税成本较大等压力,这的确使得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报告》分析,以小企业面临的前三大压力“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为例,2010年以来,压力系数分别达到了81.67%、81.43%和48.11%的高值,而在2010年以前,这样的系数仅为52.10%、55.56%和32.95%。

  接受实地调研的小企业主全都表示人均员工报酬较往年有所增长,其中60%以上的企业主表示,人均员工报酬增长率达10%至30%。调研发现,81%的企业主认为原材料的成本上升是企业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以生产发光二极管的原材料“银”来说,每公斤价格已经从2010年的2000多元上涨到2011年第二季度的3400元。

  此外,人民币持续升值、区域电力供应限制、小企业结款方式改变等原因,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小企业的经营较往年艰难。

  据此,《报告》结论认为,无论是在2008-2009年宏观调控政策宽松、还是2010年至今政策开始收紧的环境下,小企业面临困境的最重要原因都是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其次是人民币升值、用工荒、融资成本高。宏调对小企业经营没有直接影响。

  76%小企业成信贷“盲区”

  相伴经营成本的是,切切实实的融资困难——它们正夹击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到,融资难、贷款成本高,以及民间借贷风险大等,依旧是困扰中小民企发展的主要因素。调查发现,63%的企业有现实的融资需求,76%的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100万元以下。

  但是,由于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定义不一致且定义门槛较高,导致广大贷款需求在1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成为银行贷款的“盲区”。

  《报告》显示,许多小企业习惯向亲友借贷,浙江小企业通过亲友及民间借贷的份额达50%。而相对应的,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仅占21%;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占7%;另有22%的小企业从未与以上金融机构或个人发生过借贷行为。

  此外,银行贷款利率上浮也为小企业融资带来压力。《报告》调研了解到,今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基本上都在30%左右,年利率到达8%左右,贴现率提高到4%至5%,小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升。

  早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在江浙地区,民间借贷成本已经到了月息7-9分左右,部分年化贷款利率高达100%;这种高息民间借贷基本是在熟识的朋友和亲戚之间进行。

  另据新华社21日报道,浙江银监局副局长傅平江指出,必须正视的是,过去说的在社会个体和家庭之间存在的“高利贷”,现在已经进入了生产领域,并且已经常态化,“形成了固定的牟利机制。”

  如此“高利贷”的恶果已显现,上述新华社报道称,不仅是温州,近期,福建省厦门市、石狮、漳州、龙岩等地陆续发生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事件。

  紧货币下扶持小企业之道

  《报告》认为,政府此轮实行的稳健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的策略的影响是相对的,当然小企业目前确实遇到一些困难,如原材料采购无账期、产成品应收账款账期延长,但这是中型企业信贷资金趋紧后的传导效应,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小企业信贷投入的方式予以缓解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一“压”一“张”,可能是当前需要采取的策略。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者薛兆丰认为,目前国家的金融政策对中小企业形成了两方面的夹击:一是推动了引入型的通货膨胀,致使中小民营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攀升;二是银行融资政策僵化,致使企业融资相当困难。

  薛兆丰说,解决之道是双管齐下,首先要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由市场而非政策来决定人民币汇率浮动;其次,放宽银行融资政策,改善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同时,还应减免中小企业的税负,从而增强它们的经营活力。

  《报告》亦提出这个解决方案。

  “融资可缓解当前小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一要出台小企业信贷扶持政策,鼓励专营小企业信贷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并加强监管,实现专项风险专项管理。二要创新信贷技术,提升小企业信贷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三要对小企业税收政策予以优惠,帮助小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报告》说。

  《报告》同时建议,国家进一步规范小企业金融划分标准;明晰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融资扶持政策;引导小企业规范财务并改善税收政策;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创新信贷技术,充分利用小企业信用数据以评估小企业信贷风险。

  珠三角中小企业:目前压力

  比金融危机时期更加可怕

  据新华社广州7月26日电 近日,广东东莞素艺玩具有限公司和定佳针织服装有限公司的接连倒闭,触发社会关于新一轮“倒闭潮”的猜测。

  新华社记者在珠三角地区走访多家企业、行业协会及政府相关部门发现,两家企业的接连倒闭是由于自身经营不善,属于个别现象。东莞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东莞各镇反馈的情况看,各大工业区厂房基本满租,没有空置。

  采访同时发现,不少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也是事实。部分企业表示,目前面临的压力和困难比金融危机时期更加可怕,一批中小企业陷入经营低潮,甚至濒临倒闭。

  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介绍,该部门近期对当地300多家外资工业企业的经营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欧美经销商进入“去库存化”状态,企业订单普遍下降。据调查,2011年第二季度以来,企业订单的平均下降幅度达15%到20%。另外,一些欧美客户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将以往投放中国的订单逐步转移到东南亚地区。

  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也是问题所在。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介绍,今年以来,包括原材料、劳动力等因素在内的企业经营成本平均上升11.4%。其中原材料成本上涨14%,工资成本上涨14.5%。企业利润率从去年的5.7%下降到3.5%。很多企业处于微利状态,有的企业甚至出现了亏损。

  此外,受通货膨胀、用工荒、电力紧缺、银根收紧等多重影响,中小企业在信贷方面出现资金紧张的传导效应,回款难度加大,资金链绷得紧,三角债问题较为突出。

  当地从事传统行业的部分企业及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已出现关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