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重返北上广的积极意义不应忽视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8日 08: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闻晨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屠海鸣

  近日有好几篇报道称两三年前因房价过高而逃离 “北上广”的一些年轻人,现在又逃回来了。为什么回来?一位年轻人说:“小地方,要靠爹。”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发现,二三线城市和“北上广”相比,人际关系复杂,就业、升职往往要靠裙带关系才行,不是拼能力,而是“拼爹”。尽管有人对这些年轻人“逃回北上广”充满同情,称其为“悲壮的突围”、“无奈的漂泊”,但笔者认为,“逃回北上广”这种现象其实有着积极的意义。

  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都市人口密、物价高(包括房价)、节奏快,年轻人压力大,工作生活很辛苦。而二三线城市生活成本低、工作生活节奏慢、压力小。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另一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北上广”已经成为市场机制发育最健全、现代商业文明氛围最浓郁、各种现代化信息最发达的城市,职场竞争虽然激烈,但机会均等的程度远远高于二三线城市。这样的环境,给那些有抱负、有能力的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是选择物质生活的安逸,还是选择精神上的独立?是看重眼前的得失,还是看重今后的机遇?这往往是价值观的分野,也是各人志向的舍取。怎样选择,决定了一个人的事业能干多大、路能走多远。

  舆论经常对“蜗居”在“北上广”的年轻人抱以同情。其实,大可不必。 “蜗居”并非今日才有的现象,也并非住房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在福利分房的时代,在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住房同样紧张,几代人同居一室的现象不是个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刚毕业的大学生住集体宿舍属正常现象,男女青年结婚的时候能分到一个单间就像今日彩票中奖了。

  一线城市房价高,一部分也是因为一线城市超强的吸引力造成的。一线城市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能够为人们提供优于其他地方的“硬环境”,有较高的公共服务水平,商业氛围浓、就业机会多,也能够提供优于其他地方的“软环境”,因而形成了吸引人口聚集的“强磁场”,这种“强磁场”吸引人们快速向一线城市聚集。以上海为例,第六次人口普查与十年前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 增 加 551.21万 人 , 增 长159.08%,平均每年增加55.12万人。一个城市聚集的人多了,就造成了巨大的刚性消费需求。刚性消费需求太旺,必然推动包括房价在内的多种物价飙升。在美、英、法、日等发达国家的特大城市,房价同样很高,40岁以前能够拥有自己住房的白领也并不多见。

  舆论也经常为“90后”担忧,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理由是这一代人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中长大,没有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砺,缺少责任感、事业心和承受力。其实,对年轻人的磨砺有多种方式,每一代人有“苦其筋骨,劳其心志”的不同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是一种磨砺;上世纪八十年代,莘莘学子出国留学,边读书边打工,那是一种磨砺;如今,面对高房价,重返“北上广”的“90后”宁可做 “快乐蚁族”,也绝不放弃在“北上广”的创业机会,这同样是一种磨砺。尽管物质条件艰苦、生活压力巨大,只要心中的梦想不灭,谋生、创业的能力就会一天天增强。

  有句话说得好,“对于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而要让自己成长得快、成长得好,找到最佳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因此,应该为那些重返“北上广”的年轻人喝彩;当然,如果政府部门能够给予这一群体更多的关心,制定出更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为他们再营造一些适合创业、生活、再学习的外部条件,那就更好了。

  (作者为上海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