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约为30%,中国只有10%。
今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中有10万创业大军。这群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学子,怀揣着满腔热情和美好的憧憬走向社会,开始打拼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等待他们的,是一个美好的未来,还是一个残酷考验的开始?
在政府大力提倡并积极协助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背景下,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该怎么创业?在羊城晚报记者一个多月的采访中,不少过来人有着这样的共识———创业不是买彩票,光凭运气不行,只有热情也是靠不住的;如果没有任何社会实践经验,没有充分扎实的准备,不要轻易创业。
一段成功创业之路的起点,往往并不是在毕业典礼之后。
三个主要问题
制约学生创业
作为国务院“国家创业型城市”试点之一,广州市一直在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从劳动部门的角度出发,广州市海珠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尹炜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项目不成熟,期望中的回报与现实有差距;二是创业启动资金受制约,场地受制约;三是了解政府政策信息的渠道比较少。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政府也有所动作。海珠区在辖内的几个产业园区内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凡是来落户的大学生创业者都可以享受两年的免费场租,园区还为这些创业者去“跑政府”———帮他们把开设企业所需要的各项手续办好。此外,园区还为这些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提供免费的咨询,在项目启动之初,还有专门的“创业协会”提供具体指导和协助,这个协会由政府拨款,成员包括一些成功人士和专家。据说,这些指导意见对创业者帮助非常大。
海珠区科技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练铭钦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政府确实下了不少工夫,“但也不能让他们在温室里待太久。”练铭钦告诉记者,原本这些大学生创业企业进入海珠区的几个产业园都是不收管理费的,但因为考虑到他们可能会因此产生懈怠,才改为收管理费,并将场地免费使用的期限限制为两年。即便这样,海珠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章荣伟表示,产业园为此每年都要倒贴近100万元。据说,成都市政府就有专项扶持基金给那些愿意接受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园区,而广州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专项扶持基金。
从2009年,海珠区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以来,有36家企业开始孵化,现在,有7家成功走出,有2家经营不善而倒闭,剩下的还在小心成长之中。截至去年,海珠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大学生企业收入达500万元,上缴利税20多万元,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有900多个大学生在这些企业里实习。从这一点上来看,章荣伟说他们园区虽然算经济账是亏了,但创造了社会价值。
A
创业,教材里没有的未知数
真正开始之前
一切都是浮云
过了这个7月,吴汉其就要走出校园了,作为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离校之前,他还得站好最后一班岗———作为一名兼职学生辅导员,还得协助老师完成毕业生离校前的最后工作。
吴汉其已经办好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有了这个,他可以申请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还可以在创业的前3年享受一定的税费减免。但在真正开始创业前,这些优惠还只是停留在政策层面。
对于毕业后就创业的决定,吴汉其早在入学之初就有所准备。吴汉其2005年考入广州大学,同年1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的两年,意志和体魄都得到了锻炼,这些正是他想要得到的。用他的话说,变得更有忍耐力,遇事也比其他同学更淡定、稳重。即便到了现在,他还保持每周有四个晚上跑步的习惯,他的床铺也保持着大学男生宿舍里罕见的高度整洁。
和许多寄望以创业来改变命运的寒门学子不同,吴汉其来自一个小康之家。他家在广州的增城市新塘镇,那是一个以生产牛仔裤而闻名的地方。他的家庭也是做服装的,规模不大,收入中等。从上大学开始,家族的生意血统就在他身上开始体现。大二那年,他和一个在广药念英语专业的同乡,一起到广州小北路“寻找商机”。吴汉其发现了机会,这个机会是他在小北路服装批发市场“蹲点”换来的———他发现一些前来批发牛仔裤的外籍商人在与中国批发商沟通时常有问题。于是他和学英语的同乡一起谋划赚一点佣金。因为他懂得牛仔裤的利润,所以,他以每条牛仔裤赚3毛钱的差价,帮助外商订购了2500条牛仔裤,他的“第一桶金”赚了750元。
这次经历并没有让吴汉其兴奋,他开始尝试通过更多途径学习自主创业。2010年,他开了一间网上花店,与校外的一间实体店合作。在去年的毕业季,吴汉其帮助这间花店实现了上万元的销售增长,他也从中拿到了两千元的提成。
但是,毕业后就创业的想法其实并没有得到家人的完全支持,家人希望他去考公务员。他也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但没有顺利考取。这让他安心地准备自己的创业计划。
关于创业的项目,他早已胸有成竹。吴汉其非常喜欢室内装修,他打算把创业设想和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搞室内装修检测。吴汉其说,项目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他为此专门在家乡做了一些市场调研。他发现,当地已有很多大型住宅小区,居民对室内装修检测的需求事实存在,但却还不太认可检测的必要性。有机遇,也有挑战。吴汉其也已选定了合作伙伴,他甚至想好了分工: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吴汉其认为,母校的专业团队是最有力的后盾,他的老师们都能给他提供技术支持。
即便有了这些准备,包括创业所需要的启动资金,他也可以和拍档一起申请20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但吴汉其还要在创业开始前做一件事———到一家相关公司实习几个月。因为,无论如何,等待他的仍然是个未知数。
B
运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很重要
结合所学所好
或能开个好头
尽管去年才走出校门,但吉子立现在的名号却很响亮———肇庆博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吉子立创业的想法也是很早就萌生了。他很喜欢车,从大一开始,就反复演算工作后多久才能买一辆他喜欢的“锐志”———算来算去,他决定只有走创业这条路,才能更早实现梦想。
萌生创业的念头后,吉子立开始物色一个“好项目”。他的标准是:如何把自己专业和能力更好地结合,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到了大二,吉子立发现他的专业能力更倾向于平面设计和活动策划,所以他选的专业课基本都是数码系的,如版面设计、招贴设计、网页设计。选修了网页设计后,他发现互联网市场的利润空间非常大,而且互联网能把他的创业要素都整合一起:汽车、平面设计、活动策划……
毕业后,吉子立就开始筹备创业项目———“太车网”。要设计一个大型汽车门户网站,首先需要前台的平面设计,然后需要后台的软件工程师,他从身边的人开始团队建设。非常幸运,因为吉子立在大一、大二时参加了很多社团,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有一位软件系的同学,对方欣然同意参加吉子立的创业项目。网站要经营,还需要文案和策划人员,要既能写又会开车,还得懂设计和摄影,这个人找了很久,最后发现就在眼前———他的一个室友。最早的创业队伍就这样形成了。
吉子立的父母是他的第一个“风险投资人”。为了说服他们,吉子立先是把创业计划书给家人看,后来干脆把创业团队带到他们面前,并且承诺用最低的成本去创业,他争取到了第一笔创业资金———3万元。
太车网2010年8月正式在肇庆上线,不久就得到第一笔生意———东风悦达起亚和东风本田。尽管这是一笔总额只有6000元的小买卖,但当他们真正接触经销商时,吉子立发现生意并不是那么简单。经销商需要经常进行互动采访,常常一天之内要跑几个地方,对吉子立而言,交通工具此时当然还是奢侈品。吉子立灵机一动,向经销商开出一个条件:谁首先跟太车网签一年合约,就向谁买一辆车。
这个条件对汽车经销商来说相当不错,于是第一笔长约谈下来了,太车网也有了第一辆车。此后,生意陆续上门,先是东风本田的团购活动,然后是丰田,接着是大众,到了年底,宝马主动找太车网要签一年的合约。
在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读书时,吉子立就参加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从大一开始就加入了职业发展协会。在职协锻炼的这两年,吉子立的能力提高了很多。大一暑假他还在软件公司做过服务工程师。这些实践经验,都成为吉子立创业的宝贵财富。
C
成功,运气和热情都不靠谱
没有实践经验
不要轻易下海
朱洋清2004年从中山大学英语专业硕士毕业,先是在一所学校当老师,后来又考上了公务员。不久后,她发现自己并不适应公务员的工作特点,于是选择了出国深造。2009年,她从英国学成回国,同年9月,她组建了一间教育咨询公司,初衷是因为她在国外学习期间看到教辅材料软件化的发展趋势。到2011年1月,她的公司年销售额已超过100万元。
回顾创业之路,朱洋清认为,如果没有任何社会实践经验,千万不要轻易创业。创业资金被朱洋清称之为“天使基金”(从亲戚、朋友处借的钱),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要偿还的不仅仅是“天使基金”,而且还会背负许多感情债,选择了创业,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创业的团队如何选择,也是个大问题。是否有一个值得信任的财务人选?朱洋清身边就有不少失败的例子,大多是因为年轻气盛,当团队意见发生分歧时,一吵架就退股,团队也就散了。如何对待创业团队成员,也是个问题。朱洋清选择了坦诚相待,她把公司的收支明细表向员工公开,“大家并不会因为你赚了多少钱而嫉妒。”
在朱洋清公司的对面,还有另外一个刚刚步入正轨的小公司。这间公司只有5个人,创业者是2009年从华南农业大学动画专业毕业的唐尚才。他在大学期间,就已经组建过一个小工作室,专门接一些动画设计的外包活。到毕业的时候,他通过大学的实践,不仅积累下了一定的客户资源,还攒下了一万元的创业基金。毕业后,他获得了当年的大学生“创新项目”10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还申请到了海珠区科技产业园区免费两年的场地租用,每月只需要缴纳为数不多的管理费和水电费。
在唐尚才看来,大学生创业成功最重要的是创业者的品质———要学会做人。唐尚才一直努力让客户成为他的“业务员”,很多客户对他的团队评价都很高,在客户眼里,这群年轻人爱拼又诚恳,值得一帮。
唐尚才同样看重那段在学校的实践经验,他说,创业不是买彩票,光凭运气不行,只有热情也是靠不住的。唐尚才的公司现在年盈利在50万元左右,虽然他是老板,但和其他团队成员拿一样的薪水。
D
失败,一直是普遍的大多数
没有实现梦想
生存也成问题
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大学生创业成功仍然是少数,更多学子不仅没有实现梦想,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王平和(化名)就是“倒霉”的创业者之一。他去年毕业于广西一所普通大学,专业是平面设计,毕业后,他直接来到广州,在参加了几场招聘会后,他发现自己即便是一再降低身价,也没有企业肯要他。于是,他决定自己创业———开一间桂林米粉店。因为缺乏资金,他和一个广西同乡凑了两万元。这笔“创业基金”对王和平来说太不容易了,为了凑够自己的那一万元,家里卖了两头牛。
几经物色,他挑中位于广州棠下的一个铺面,那里离他租住的房子不远,而且租金便宜。新店很快开张了,第一个月,生意很一般,收支刚好平衡。因为考虑到成本,他只请了一个服务员,自己和老乡又当老板,又当伙计,还兼任厨师。
王平和没估计到物价上涨如此迅速,他还是习惯按照正宗的桂林米粉那样下料。一碗4元的牛腩粉,他要放上好几块牛腩。因为他的大方,店里的生意一下子好了起来,但月底一算账,亏了。对于这个结果,王平感觉非常难受。
他决定涨价,但这个决策也是错误的,一涨价客人就锐减。他说,如果自己当初把牛腩切小块点,或者把免费提供的酸豆角多加点盐以减少消耗量……可一切都太迟了。他的桂林米粉店在开业5个月后,结业了。他把店里的东西都贱卖了,一台冰柜只卖了1500元,还有桌椅和锅碗瓢盆,花了近万元的东西,最后只卖了3000元。
结束了短暂的创业,王平和决定去打工还债,父母辛苦供他念完大学,不能再让他们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