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世华财讯]受成本因素支持,在产量比去年增加情况下,新稻开秤价及市场收购价却反季节走高。
据期货日报8月3日消息,目前,正值国内早稻上市高峰期。往年这个时候,由于上市量大,加上水分高、杂质多,新稻收购价格一般会偏低,但今年受多种因素支持,在产量比去年增加情况下,新稻开秤价及市场收购价却反季节走高。
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早稻收获已基本结束,总产量将实现恢复性增长。截至8月1日,全国已收获早稻92.9%,其中,西南地区收获结束,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收获99.2%,华南地区已收获81.7%。因各地种植面积稳定,单产提高较多,预计主产区早稻产量普遍有所增加。
根据相关机构的遥感数据,今年我国早籼稻种植面积8790万亩,预计产量将在3274万—3340万吨,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属丰产年份。后期如果天公作美,预计稻谷总供应量将达3994亿斤,减去3755亿斤的需求量,年度将结余约239亿斤,市场供需较为宽松,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不过,当前新稻市场收购价格普遍高于国家制定的最低收购价水平,也高于去年的收购价格,市场看涨预期较强。
成本增幅大于价格涨幅,农民惜售
今年,稻谷产区化肥、机械等农业生产资料所需费用增幅较大,大部分地区种植成本增长了15%—20%,在新稻收购价高开高走情况下,农民依然普遍存在惜售心理,这成为早稻价格上调主因。由于预期今年早籼稻价格后期走势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加上当前农民正忙于中晚稻的移栽,早籼稻上市后价格被迅速拉高,7月25日郑州早籼稻期货主力1201合约上涨了62元/吨。
产量、价格地区间差异较大
虽然早籼稻总体增产,但部分地区由于旱涝急转,加上山区生产环境恶劣和农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也有部分地区早稻出现了减产,地区间产量与价格差异较大。日前,皖、赣、鄂三省的东至、望江、怀宁、彭泽、蕲春等八县相关部门在江西九江召开早籼稻收购会议,据会上透露的信息,上述地区今年早籼稻生产总体呈“三减”态势,即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均比去年减少,部分县总产减幅甚至高达19.4%。由于地区间产量差异大,导致市场价格也存在较大差别,给贸易商创造了利润空间,使得早稻上市后,市场购销较为活跃,市场收购行为增多。
部分地区政府补贴收购,支持稻价
自7月下旬以来,浙江上虞30个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收购站全面开秤收购早稻,经地方政府许可,上虞今年中等质量标准早籼谷收购价为每百斤(下同)112元,比去年上升10元,涨幅为9.8%,其中订单内交售的圆粒型早籼谷另加25元奖励,合计为137元,比去年上升15元,涨幅为12.3%。由于政策支持,国有粮企收购积极,市场价格稳中有升。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今年新稻上市以后,浙江、广西、福建先后公布了早稻(国标三等早籼稻,下同)收购补贴办法。其中,广西订单收购价每百斤128元,补贴农户12元;浙江订单收购价112元,补贴农户25元;福建订单收购价125元,补贴农户10元。
南方多省旱情再现,市场看涨预期加强
据国家防总8月1日发布的通报显示,进入7月份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伏旱并呈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已达6334万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5564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770万亩(水田285万亩),特别是贵州、湖南、重庆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七成,湖北、广西等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旱情持续,可能会影响部分地区的中晚稻生长,加强市场看涨预期。
多重因素将限制稻价涨幅
面对高企的CPI,国内货币政策仍在收紧,当前大部分稻谷收购企业资金并不宽裕,部分收购主体入市也较为谨慎,市场抢购行为出现的几率很小,这限制了稻价的上升空间。加上今年我国夏粮实现了“八连增”,而当前秋粮长势良好,国内粮油市场供应比较宽松,估计粮油市场价格整体将运行平稳,这也会对稻价涨幅形成限制。
(王德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