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8月3日《中国青年报》在头版报眼发表了题为《教改为什么会农村包围城市》的报道,记者从一家研究院提供的十几个基础教育改革成功案例中注意到一点,即这些案例大多来自中小城市、乡镇的普通中小学校。与之对应的是,大城市学校和名牌学校的缺位,由此得出上述观点。
记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课程改革自2001年实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在大城市学校和名校推行不下去,在农村学校同样推进困难,农村包围城市的说法并不成立。假如记者深入农村学校感受一下课程改革的现状,当会发现,不但课改进度、范围、成效不及城市学校,而且更糟的是,好好的一部课改经反而被教师们念歪了。
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传统语文的批判,大力提倡新课改,公认是新课改的领军人物和开拓者,可近年来他已经悄悄转向,又开始回归传统。为什么?因为他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眼下正在各地学校开展的新课程改革根本不是他心目中的样子,很多教师不明课改的精髓,也不具备推行课改的素养和能力,就在那里生拉硬扯地讲人文性、合作精神、自主探究,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说,还败坏了新课改的名声。
别以为一些农村学校课改搞得风生水起,热闹异常,其实大多是花架子,表面文章——做给外人看的。平时该怎么上课还是怎么上课,因为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即升学率。北京的名校要争“北清率”(考取北大、清华的比率),状元花落谁家,农村学校也要争“重点率”和升学率。也就是说,在中高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谁也别想摆脱应试压力和应试模式。
恰恰相反,如果真要推行课改,城市学校比农村学校更有条件和优势。譬如说,教学设备和资金实力,城乡学校差距明摆着,你北京的学校可以掌握绝对优势的各类资源给学生提供多种机会:北京有的学生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科学家同台做实验,参与“863计划”的子项目;有的学校利用视频设备与美国学校同步上科学课。很多农村学校不要说配备不起多媒体教室和视频设备,甚至连像样点的实验室都建不起。可想而知,在不具备推广新课改的硬件设备的情况下,农村学校推行课程改革的客观困难远比城市学校大得多。
尤其不堪的是,一些地方农村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缺乏专业知识,他们长期以来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探究教育和人文教育,这对习惯于旧有教学模式的农村教师是个极大的挑战,这必然使一部分人不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对新课改产生抵触情绪。
2003年3月4日到12日,教育部课程评估组对全国12个课改实验区实验进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评估。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课程改革在农村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例如,按照从省会、市县、乡镇到农村的顺序排列,对课程改革“完全适应”的教师的百分比呈逐渐下降趋势,而认为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还存在一定差距”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这一调查结果与我上述分析相吻合,可见,教改农村包围城市是个伪命题。
课改是个好东西,但与诸多教育改革方案均由行政命令推动实施大多遭败绩一样,靠行政手段强行推动的课改由于准备不充分,包括未完成应试体制改革、观念转变、评价标准调整及教师素质提高等,估计也难逃虎头蛇尾的结局,城乡学校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