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今年以来浙江、广东等地频发的血铅超标事件,引起社会对铅蓄电池行业的强烈关注,该行业整治亦成为今年全国环保专项行动首要任务。8月2日,国家环保部公布了全国铅蓄电池行业的排查和整治结果。广东有191家铅蓄电池企业,位居全国各省份第三;目前全省84%的企业被停产整治或关闭。
这是环保部第一次向公众公开一种类型的污染企业的全部信息。
今年3月,国家环保部、发改委等9部门将铅蓄电池企业的整治作为今年环保专项行动的首要任务,要求对铅蓄电池行业企业进行彻底排查,全面整治环境违法问题,并在7月底前公布辖区内所有铅蓄电池企业(加工、组装和回收)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环保部通报称,截至今年7月31日,各地共排查铅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再生铅)企业1930家,其中加工生产企业639家,组装企业1105家,回收企业186家;取缔关闭583家、停产整治405家、停产610家,在产252家企业,80家在建,被关停的企业占82%。
根据通报,铅蓄电池企业最多的是江苏省,有484家,浙江省有328家。广东以191家企业名列第三,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其中广州34家、佛山28家、江门23家。
环保部表示,从督查情况看,各地铅蓄电池企业仍存在规划布局凌乱、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工艺技术水平不高、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企业管理水平较差等问题,个别地区对铅蓄电池整治工作认识不足、整治工作力度有待加强。
省环保厅透露,今年2月至5月,我省两次组织对铅蓄电池企业开展专项排查。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实际排查铅蓄电池企业191家,其中27家企业被取缔关闭或搬迁转产,134家企业处于停产整治或停产状况,3家企业在建,27家企业在生产,被关停企业占84%。
被停产或取缔的企业主要存在卫生防护距离不足300米、污染治理设施不符合要求“三同时”和环评程序不完善的问题,其中卫生防护距离不足的问题占了大头。
纵深
出路有二:要么转移,要么升级
环保倒逼门槛提高或淘汰七成企业,专家建议
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后广东铅蓄电池行业的准入门槛将进一步提高。专家分析认为,一系列严格的环保举措向铅蓄电池行业重拳出击,将倒逼该产业升级和重新布局。
201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蓄电池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预计到2015年铅酸电池产值将达到700亿元。目前国内铅蓄电池生产企业水平相差很大,有的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也有的仍然是手工作坊式的落后工艺,规模以上企业不到200家,小型企业占90%以上。这种情况在广东也很突出,有相当多企业产能低于10万千伏安时/年甚至不足1万千伏安时/年。排查中一些大型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问题较少,出问题的集中在民营小企业上。
省环境监察局负责人透露,行业的准入门槛将来还会提高。“今后新项目的准入门槛可能会提高到产能50万千伏安时/年,以此淘汰规模小、工艺落后的企业”。广东现有铅蓄企业只有不到20家能达标。而对现存的企业,江浙等省份已出台规定,要求产能不足25万千伏安时/年的企业全部淘汰。“广东也准备参照这个指标”,这意味着有超过7成的企业将淘汰。
重拳整治引发行业阵痛,但也有不少行内人士认为,本次全国整治行动为加快产业整合创造了最有力的契机。省环境监察局人员说,目前,防护距离不足而停产的企业,只能采取调整生产工艺、搬迁员工宿舍、或者整体异地搬迁三种办法来解决。如果不加快转移和升级步伐,继续密集布局于珠三角,恐怕很多企业难以为继。专家表示,加快产业转移,进产业园整合提升的做法,可望解决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