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人民日报:用公开透明推动改革大业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1日 07: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报评论部

  我们绝不能仅把政务公开视为简单的信息发布,而要看到它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切实保障,是人民群众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渠道,是突破诸多领域改革瓶颈的基础性工程

  尽管时有波折,甚至不无反复,但作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公开透明”正在带来积极变化。

  面对舆论质疑,中国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要把门打得开开的”,并推出捐赠信息发布平台;“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对信息公开的诉求,逐步让事故呈现出完整面貌;作为“破冰之举”,中央部委“三公”经费公开大幕拉开……

  有主动、有被动,有经验、有不足,但无论如何,公开透明正开启着中国慈善新时代,成为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必修课,也让更多部门开始学会在阳光下行政。这些变化与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新一轮改革的时代场景:公开透明正在成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一个突破口。

  从党的领导体制规范化制度化,到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从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到实现城乡“同票同权”,从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到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叙事中,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是其中备受关注的重要篇章,也是执政党不断推进的一个重点。这是我们把握中央对改革路径“顶层设计”的一个视角,将政务公开作为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以改革促进公开、以公开推动改革,进而找到政府治理与公民参与的衔接点,这既体现了时代变革的大趋势,更可看出党中央“不失时机”推进改革的决心和智慧。

  公开透明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改革攻坚中的重要一环。以政务公开的改革举措和制度安排,一方面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制衡,一方面开拓公众参与的有序途径,进而遏制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保障公众知情、参与、表达、监督的权利,由此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这正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因此,我们绝不能仅把政务公开视为简单的信息发布,而要看到它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切实保障,是人民群众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渠道,是突破诸多领域改革瓶颈的基础性工程。

  近年来,无论是浙江温岭预算公开、新疆阿勒泰干部财产申报、四川白庙“全裸账本”等基层探索,还是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开“三公”经费等制度安排和宏观部署,以公开透明促进各领域改革,已经带来了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比如政府职能的转变、治理模式的革新、公民意识的提升、有序政治参与的扩大。这些变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其意义还会在未来的实践中逐步显现。

  “公开”是沟通信任的基础,沟通信任则是民主政治的前提。广州市财政局在网上公布预算时,点击率猛增40倍,网站一度瘫痪。这种由公开政务带来的公众参与,是政府治理的宝贵资源。也许公开的过程伴随着挑刺质疑,甚至会让有关部门出丑,但这并不意味着动荡不稳,却标志着公民热情的唤起,政府公信力的奠基。各级执政者不仅要迎接公开改革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它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充分领会中央的改革部署,认识到政务公开的深刻内涵,以巨大的勇气和自我调整能力适应公开、学会公开,才能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掌握主动,更好地凝聚起人民力量、推进改革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