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股市暴跌应更多寻找内在逻辑关系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1日 08: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从上周四开始的全球股市暴跌,终于在周二得到初步遏制。

  作为一次全球范围内的暴跌,这件事可以写入证券史。自2008年以来,这是市场对于某些信息的又一次剧烈反应,让人错愕的是,不止一个国家的股市发生了盘中暂停交易的情况。

  这次暴跌,究竟是“二次探底”还是新一轮的危机开始?现在有许多不同解读。不过,从市场观察者角度来看,大多数人都把暴跌矛头指向了标准普尔公司,认为正是由于其轻率地给美国国债调低评级才导致了市场崩溃。

  在笔者看来,标普调低美国的国债评级仅仅是市场空头的一个借口罢了。市场的暴跌更多是源于其内部结构问题,标普只不过在一个“恰当的时机”扮演了“一个恰当的理由”罢了。

  如果历史稍稍向前回放一下,我们发现标普调整美国债级别之前是美两党有关债务上限的激烈讨论,而更早之前则是对QE3是否推出的种种猜想。

  这些事情究竟说明了什么?

  其实,答案在美国推出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的时候就已经若隐若现,而在推出QE2的时候就已经揭

  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闭后,美联储就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在随后的三个月中,美联储创造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储备。

  这些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呢?主要是通过将储备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然后通过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然而,一万亿美元的储备并不能解决问题。从2010年4月开始,美国的经济数据又一次令人失望,进入步履蹒跚的复苏以来,美联储一直受压于需要推出另一次的量化宽松,伯南克在当年8月份在杰克逊霍尔的联储官员聚会中为第二次量化宽松打开了大门。

  具体而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美联储发货币购买财政部发行的长期债券,每个月购买额为750亿,直到2011年第二季度。

  不久前,购买行为走完了全程时间表。但是,问题似乎越来越多了。首先是债务一再突破新纪录,而其国内经济主要数据包括就业等都没有实质性的好转,而美元的再次泛滥,也为其他国家带来了汇率波动、资产泡沫等诸多负面影响。

  脆弱的平衡是很容易被打破的。在美国,“外债钟”是刚性的,看起来也是有极限的。除了撒谎并带来毁灭性的政治问题,剩下的就是“实话实说”。告诉大家债务又一次创出新高,以前法定的上限已经被突破。

  后果很严重,但又能怎么办呢?现在的问题是,用饮鸩止渴的方式来解决美国自己的问题,还是违约破产以保住全球经济?美国显然不会那么大公无私。正如格林斯潘所言,问题可以解决,继续印票子罢了。——对这种滥用铸币权、透支国家信用来转移风险的做法,又有哪个国家的投资者会感到安心呢?又有哪些理性的投资者不会借此进行大幅度的空头操作呢?债务等货币问题都可以用短期手法进行规避,但其背后的结构性问题却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发现并由此产生巨大的恐惧。在这种恐惧心态之下,唯有做空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做空市场在客观上也符合美国自身利益——可以冲销债务,摊薄成本。

  相信这句话,“市场自有逻辑”。也只有更好地理解了这句话才会让人们认真思考暴跌的根源,而不是简单地咒骂某个评级机构,他们无力,也无法去承担大鳄们犯下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