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外资银行员工流动大 中资银行稳定“更像家”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2日 08: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日,记者到某外资银行办事,熟悉了中资银行的排队长龙,一下冷冷清请的营业大厅让人还有些不适应。等待的间歇与该行的一位客户攀谈起来,该客户表示,他在汇丰银行开立账户两年,已经换了三位客户经理。这并不是偶然现象,普华永道曾调查多家在华外资银行,员工流动率在10%-20%之间,其中一线员工的流动率更超过30%,相反中资银行大多数员工都工作数年未离职。

  从中外资银行的业务差别到内部管理,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的人员流动差异?

  中资员工:太稳定,我们无处走

  银行一般涉及到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联行往来业务等几个方面,具体的划分各中资银行的优势会有不同。在这些岗位,从前台到后台的员工各司其职,每个人负责的部分都很具体而稳定。虽然业务繁杂客户多,但是工作时间很规律,建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每天的工作内容很固定,虽然业务忙的时候会比较累,但是熟练之后却很单一,银行内部员工虽有轮岗时间,不过整体来看我们的分工比较细,接触最多的永远是自己负责的部分。”

  的确,其他中资银行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从业务给员工带来的竞争力来看,中资银行的服务日渐完善,业务培训严格,但市场培训不够,他们对金融行业的整体把握和对宏微观市场的情况所知有限。若行业内更换工作,如到其他中资银行就职则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动意义,而把自己放在市场上接受外资、信托、基金、证券公司等的考验,在专业不足承压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并面对很多挑战的。跨行业跳槽的员工,会面对更大的风险和更少的机会,就更寥寥无几。相比“外面世界”的精彩,她们更理解“外面世界“的无奈。

  从中资银行自身的优势来看,涉及业务较多,理财门槛低,更适合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各个层次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和心理,有着庞大的客户资源和本土的网络优势,另有国家政策等多方保障,因此员工不需要承受巨大的业绩压力。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盈利能力也能够给员工提供相对优厚的待遇和福利,员工流动性自然不高。员工们用这样的话概括自己的工作:谁愿意离开自己舒适的家而流离在外呢?可见稳定性是他们忠于自己工作的重要原因。

  那么外资银行又是怎样一种情景呢?

  外资员工:压力大,我们不想留

  从外资银行的后台到业务大厅,从不见如中资银行那样等待排队办业务的客户。早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取消了外资金融机构外汇业务服务对象的限制开始,外资银行就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外资银行在国内业务有限,人民币业务只是陆续在展开,大多数针对的也都是VIP客户。花旗、汇丰、渣打及恒生等外资银行的目标都锁定在高端客户群,基本起点均是50万人民币,最少也要10万人民币。

  从工作状态来看,外资银行没有中资银行员工永远办不完的业务和等待在大厅的客户,他们有的是永远不停的开拓客户和繁重的吸储任务。渣打银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告诉本报记者:“每天回到家躺下就再没有起来的力气,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是家常便饭,领导每天不停的追问业绩,有听不完的培训与各种变相的考核”。

  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在如今的市场上竞争力有限,针对的客户又相对高端,营业网点少,工作人员只有靠着其专业度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他们大多经过高强度系统化的销售培训,能准确说出市场上各银行的优劣势从而引导客户需求,能告诉客户市场上哪些理财产品表现良好,哪些业务能给客户带来更大的投资收益。这样的员工可是市场上的“香饽饽”,第三方理财、信托工作、证券公司甚至投行都愿意用高薪吸纳这些经过严格训练有着相对高的专业度和抗压能力的员工。

  从外资银行自身的管理来看,虽然其拥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但一方面考核机制非常严格,通常连续几个月完不成业绩就会受到银行的各方压力排挤,而从外资银行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来讲,产品并不如中资银行丰富,中资银行的产品可以延伸至金融的整个产业链,外资银行则只能在选定的领域和中资银行进行差异化竞争。

  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并不比中资银行高,底薪还好,但奖金政策很苛刻。在他们标准的服务笑容背后,辛苦与心酸又岂是“围墙”外的人所能明白的呢?这就不难理解在相对性价比不高的情况下,外资银行的员工均会考虑另谋高就,既然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压力,自然希望得到相应的高薪回报,更市场化的机构就成了这些员工的下一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