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从上周末美国国家信用等级被标普调降之后,全球金融市场遭遇一波又一波的震荡。直至本周三,法国又传出可能被调降信用等级的消息,以至于欧美股市出现暴跌。全球资本市场震荡加剧,表明经济复苏的态势并不稳固,这就给中国趋于紧缩的调控政策导向造成了新的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其实只是传言,三大评级机构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宣布没有调降等级的意图。但辟谣举动并没有遏制欧美股市的深幅调整。所以,在笔者看来,纠缠于所谓主权信用评级其实偏废了问题的核心,市场之所以会用脚投票,并不只是担忧信用等级下调,而是担忧全球经济复苏乏力。
在美国,失业率一直处于近10%的高位,伯南克的货币政策几乎没有带来立竿见影的市场反应。目前美国投资者更期望看到的是消费需求的提振和实质性投资的增长。由此,减税和刺激消费政策才是他们更加期待的拯救措施。欧洲也是如此,法德是欧洲经济复苏的核心与期望,但法国受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和2010年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规模占GDP的比例大大超过欧盟规定的标准,失业率也高达9.5%。德国虽然拥有目前最强大的财政实力和资金实力,但是对于是否要救济“同门兄弟”却显得颇为犹豫。
其实,仔细观察这些问题不难发现,投资者担心的并不是钱不够,也不是政策不支持,而是担心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人们看不到哪些行业、哪些领域能够吸引消费者,能够带来合理的投资回报,所以才会让恐慌情绪被强化,也才会让市场成为惊弓之鸟。
反观国内经济,此次A股市场的表现明显强于海外市场,原因就在于中国经济依然在快速增长之中。但中美欧经济关联度极为密切,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长期可能性有多大呢?事实上,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推动力仍然来自于投资领域,甚至有观点认为,这是2009年开始的4万亿投资效应的体现。同时我们要提出疑问的是,当这些投资项目都结束后,谁来保证中国经济的增长?
所以,我们不能被当下的经济增长数据麻痹,更不能夸大经济过热的本质,因为所谓的过热更像是“虚热”,而非“实热”。如果欧美经济无法找到长期增长的着手点,虚热极有可能变成“实寒”,所谓经济“二次探底”的杀伤力远比危机之初还要可怕。
针对目前的高物价,采取紧缩调控政策并无太大疑问。但关键在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恰恰需要培育新生市场需求。通过政策扶持让新兴企业创造更多有效供给,通过减税让利使公众拥有更强消费欲望,把公共财富用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如果这些工作没有及时跟上,那么,单向偏紧调控政策所带来的,或许就是一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