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CUBN记者 黄婧 山西报道
在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史上,三百多年前清朝初期康乾盛世时期,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梆子腔在紧锣密鼓中勃然兴起。产生于陕西同州和山西蒲州一带的“山陕梆子”在晋南演化为蒲剧,之后又向北跨过石岭关,传入晋北的忻州、代州,并与当地的民间音乐、方言、地方小戏融合起来,形成了在中国戏曲艺术宝库中占有较重地位、被称为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的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的发展创新
晋北忻州,古属燕赵,地处边塞,历来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斗争、融合的前沿。三百年来,北路梆子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人们的首肯和喜爱,并逐步流传到华北地区黄河两岸、长城内外,以及太行山周围,成为华北地区近半人口喜闻乐见的一种戏曲艺术。于是就有了这一说法:北路梆子是“生在蒲州,长在忻州,红火在东西两口,老死在宁武、朔州。”
北路梆子是相对于山西梆子声腔剧种南路的蒲剧、中路的晋剧和上党梆子而言,属支系庞杂、势力强大的北方梆子系统,并且在形成之后,很快风靡于民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忻州市北路梆子梅花奖得主贾粉桃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到:“北路梆子从抗战时期到现在,经历了发展与创新的阶段。在声腔方面,流派众多、百花齐放。出现了以忻县、代县为中心的‘代州道’,又称‘小北路’;以大同为中心的‘云州道’,又称‘大北路’;以河北蔚县为中心的‘蔚州道’三大地域流派。同时,还出现了众多的艺人流派,如高亢俏丽的‘金兰红乱弹’、舒展大方的‘十六红乱弹’、道字真切的‘水上漂乱弹’、悲苦沉稳的‘两股风乱弹’等等。内容上,剧目类别繁多,品种齐全,拥有400多个传统剧目,具有剧目的丰富性特征,剧目大多表现改朝换代、民族斗争、忠奸斗争、冤假错案等重大题材。另外,在表演、导演艺术上,重生活、重情趣、重特技。”
“北路梆子主要流传于忻州市,其表演特征高亢激越,酣畅痛快,在我国戏剧艺术宝库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受晋北、陕北、冀北及内蒙古广大群众喜爱,郭沫若同志就曾用‘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的诗句来赞誉北路梆子。目前,在山西、内蒙还相继成立了多个北路梆子专业剧团、戏校等,从业人员达500人之多。”贾粉桃继续说道。
从艺术之路走向市场之路
近年来,忻州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和支持北路梆子艺术的发展,注重对先进文化的建设,将北路梆子同“二人台”艺术和摔跤做为全市三道靓丽的风景线,积极给予扶持。忻州市“北路梆子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成凤英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艺术,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选拔优秀人才以充实北路梆子演出团体,鼓励北路梆子的艺术精品创作,并予以扶持和奖励。目前,忻州市共有两个市级北路梆子剧团,组织的演出剧目曾多次获得奖项,例如,‘五个一工程奖’、全省5名‘杏花’新剧目奖之一,以及‘中国人口文化奖’短剧类金奖等。2005年初,忻州市民营北路梆子剧团——雁门剧社正式成立,并立即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在观众面前,成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北路梆子艺术的又一支新生力量。”
“现在,北路梆子可以说在华北地区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新近制定的《忻州市文化事业十一五规划》、《忻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北路梆子艺术将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继续实施精品战略,积极打造‘北路梆子’艺术品牌,进而培养人才,创新发展,让艺术带动经济,同时弘扬传统文化,使北路梆子这朵艺术之花开得更加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