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文/本报记者 李会
8月10日,住建部推出《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如囤地、擅自变更容积率、捂盘惜售、哄抬房价,可视情节轻重作出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处理,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在不少地方每平方米单价都超过3万元的当下,对各种违规房企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看起来简直像个笑话。被媒体评为“哄抬房价罚酒三杯”。
把眼光放远一些,就可发现,这种“罚酒三杯”式的处罚方式其危害绝不仅仅是不能有效惩戒,还会变相鼓励违规——本来违规者还心怀忐忑,如此轻的惩罚措施出来,干脆放心大胆去违规了。
比如,首轮土地问责对违规人员多处以警告、记过等不痛不痒的处罚,结果就是,就在土地问责期间,各地土地违规事件不但未有丝毫收敛,甚至越演越烈。
再比如中海油康菲漏油事件。两个多月过去,海底仍在冒油花,康菲公司则秉持不紧不慢的态度。国家海洋局有关负责人不客气地指出,康菲公司的态度根源之一就是熟知我国法规和相关政策,知道溢油处置措施不力和瞒报事故并不会遭受严重处罚,也不会影响其经济利益,因此对监管部门懈怠应付。
新加坡是重典治乱的典型,也用事实证明了这一思路的可行性。当下中国的种种问题或许说明:缺乏严厉的惩戒措施正是导致乱象迭出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