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近日,存放在故宫博物院的国家一级品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损坏,故宫的文物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由此,文物、艺术品投保成为人们目前热议的话题之一,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一些博物馆、拍卖行了解到,他们对文物或收藏品保险并不“感冒”。
艺术品保险发展缓慢
据了解,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超过500亿元,但国内艺术品展览九成以上未买保险,同时,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多数藏品也都处于无保险状态。近日,人保财险与某金融公司签订协议,为该公司拥有和保管的价值高达1.2亿元的艺术品承保。保险涵盖艺术品因盗窃、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风险导致的损失。这是自我国今年1月开展文化产业保险试点以来签署的第一单。
权威鉴定机构匮乏
据苏黎世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以下简称苏黎世保险)的工作人员介绍称,在购买艺术品保险之前,关键的一个流程就是,保险公司在接到保险申请后,会聘请独立的艺术行业顾问或评估机构进行商业价值评估,具体保价额由艺术品本身的价格、风险系数以及保险公司的运作成本而定,但目前国内缺乏真正具有公信力的艺术品评估鉴定机构。
苏黎世保险专家认为艺术品保险发展缓慢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由于艺术品价值高,巨大的保费让客户望而却步;二是艺术品的价值确定难,国内文物的鉴定和定价机制还不完善;三是风险管理并不成熟,国内缺乏专业配套的防损服务链。
工作于某险企的徐先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目前来说国内在文物和艺术品保险方面发展比较缓慢,由于国内第三方鉴定机构和定价机制不完善,很难对文物及艺术品进行合理的估价,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往往采取与投保人协商保额的操作方法。同时,国内保险公司专业人才的缺乏和风险管理经验不足,导致不少保险公司在遇到这类业务时面临尴尬局面:不保则失去业务,承保却能力有限。
徐先生认为国内文物和艺术品保险发展缓慢,除了政府需要再增加一些必要的政策支持外,也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的力量。
他向记者透露,其公司曾经做过一个文物艺术品保险业务,但鉴定、评估的机构选择了香港的一家第三方机构。他认为,发展文物、艺术品保险不光需要保险公司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第三方的力量,如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保险经纪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