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倒闭潮袭击中国牛仔之都 半年蒸发近百家工厂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8日 09: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每经记者 郭荣村 发自佛山

  广东省佛山市均安镇素有“牛仔之都”的美誉,2004年1月被国家纺织工业协会授予 “中国牛仔服装名镇”称号,这个曾哺育武打巨星李小龙的地方,现在一年产牛仔裤近2万件。

  然而,根据均安镇经济促进局最新的统计数据,近半年来近100家牛仔企业先后倒闭。在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增加等看似温和而又致命的因素面前,均安镇昔日的光环是否将慢慢褪去?

  老板弃厂出走

  杜敏眼中的“好老板”突然选择了“远走高飞”,留下67名工人,欠下28万元应付工资,扔下一屋子破旧的机器设备。

  杜敏所在的这家企业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厂名为金昌盛,然而吉利的厂名并未使企业逃脱倒闭的厄运。在年初之后,金昌盛倒闭之前,这里陆续消失了近100家牛仔裤生产工厂。

  8月15日,杜敏同工友来到当地劳动局,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协助追讨厂里欠下的近30万元工资。如今,他们已为此奔波了整整半个月。

  “8月1日,一切都很正常,晚上6点多我们都还在厂里吃饭,有几个加班的员工到了晚上10点多才收工,当天还出了900多件货。”杜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杜敏没有想到这是她在这个厂里工作的最后一天。“当天夜里,突然出现的几个人要搬厂里的设备,被门卫发现后,我们全部都赶过去,接着报了警。”杜敏说。

  工人们立即给公司财务人员(老板的姑父)打电话,没想到的是,那边只有一句话 “明天一切会结束”。从此,该号码再也无法接通。

  第二天,工人们发现,这个厂真的结束了,前一天晚上出的货已经被老板卖掉,剩下的是一堆没有来得及加工的布料和几十台破旧的机器。老板和他的姑父,从此失踪。

  老板给员工留下了一封信,大概内容是:各位员工,感谢这段时间对我们的支持,目前服装厂已无法继续经营,一切委托劳动部门拍卖厂里的设备给你们发放工资。

  按照修改过的规定,再过一天,即8月3日,金昌盛服装厂要支付工人6月份的工资。在发工资的最后时刻,厂里的老板选择了弃厂出走。

  为何要强调修改过的规定呢?因为按照惯例,工人的工资应该在每月底发放,工人何光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7月31日这一天,厂里贴出了通知,把由月底发放的工资推迟到8月3日。

  现在除老板和其身边的工作人员外,其他人无法知道老板为什么把工资发放时间推迟3天,或许是为挽救濒临倒闭的服装厂做最后的努力,或许仅仅是为出走争取更多时间。

  8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入了金昌盛原来租用的厂房里。加工车间已铁将军把门,行政办公室里满地都是散乱的纸张,未加工完整的牛仔裤被随意丢弃。村里派过来的一位治安管理员照看着这些本应被卖掉而一时又卖不掉的机器设备。

  杜敏说,6月和7月的工资都没有发放。而这一批工人大多数是3月份才过来,也就是说,他们只领到了4月和5月的工资。

  “房东也催我们交房租。”杜敏向记者证实,目前有10余个工人因为没有地方住,只能露宿街头。

  近百家企业倒闭

  金昌盛仅是均安镇2000家牛仔生产企业中倒闭的一员。根据均安镇经济促进局的统计数据,今年以来,已陆续有近100家企业因种种原因被迫关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纳入统计的倒闭企业均是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的公司,而没有执照的“黑户”企业并不在统计范围内。

  在金昌盛倒闭的同时,均安镇另外一家万满鸣制衣厂老板也突然“失踪”。据了解,其共欠下30多位供货商近2000万元货款。

  同金昌盛相隔几个街道,润越制衣厂的经理陈海平正在担心今年的市场走势。“从现在来看,旺季也不会旺了。”他说。

  今年,陈海平最明显的感觉是,客户下单数量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低,要求反而越来越高。“原来生意好的时候,客户拿着现金来抢货,即使有些小的质量问题也无大碍。”

  陈海平的服装厂有100多人,在均安属于中等规模,拿不到充足的订单,他只能让工人晚上不加班,白天少工作些时间。

  虽然市场平淡,但是当一些纯粹做加工的小单过来时,陈海平却不敢接。“弄不好就要亏损,利润太薄了。”他告诉记者,相比那些只有十几个甚至几个工人的小作坊服装加工厂,他的企业配备了更齐全的工种,这样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接下纯做加工的小单后,加工以外的工种就没有活干。

  位于该镇的圣峰制衣厂经理陈超也有同样的感受。她告诉记者,今年订单和利润双双下滑,形势不怎么乐观。为此,她还在某电子商务平台注册了信息,但是目前并没有为厂里带来更多的订单。

  在均安镇华丰村,沿街两面的居民楼里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牛仔服装厂,有的甚至连厂名都没有。在飘过的阵阵布料气味中,一位作坊式加工厂老板跟记者讲起了利润不断下滑的“苦闷现实”。“市场好的时候,一条牛仔裤的纯利润可以达到3元,但是现在只能拿到1元,更差的时候甚至只有8到9毛。”

  均安镇经济促进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客户对加工企业的成本核算非常精确,留给当地企业的纯利润只有3%到5%左右,因此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弱。

  在杜敏的工友中广为流传的一个极端例子是,一个工人今年连续换了6个厂,但是这6个厂先后都关了门或者换了老板。

  谁动了他们的奶酪?

  在杜敏同工友们找当地政府部门解决工资问题的时候,8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950,连续四个交易日改写汇改以来的新高纪录。

  杜敏并不认为所在工厂倒闭同人民币汇率有任何关系。但是,这种看不见的东西正在成为他们丢掉饭碗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上述均安镇经济促进局官员透露,此前该镇牛仔裤的出口量达到90%,但是现在已经下降至70%,由于人民币汇率不断走高,利润受到侵蚀,不少企业转向了内销。

  对于纯利润只有3%到5%的均安牛仔加工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无疑是把捅向心窝的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整个纺织行业的平均净利润率在3%~4%,不会超过5%,如果人民币升值超过5个点,将会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死掉。

  虽然 “一半以上的企业死掉”目前来看有些夸大,但是均安的牛仔企业现状已经表明,越来越多的服装加工中小企业撑不下去了。

  润越制衣厂经理陈海平表示,现在他的外贸单只敢做一小部分,其余都是通过内销。

  成本控制也是一个大难题。在均安镇经济促进局相关人士看来,该镇近百家企业倒闭的导火索就在于棉价不稳定。去年,棉花价格一路飙升,今年以来又一路狂泻,在价格上涨的时候很多企业囤积了不少棉花,当棉价下降后,这些高价原材料马上变成烫手山芋,直接冲击企业的利润。

  当然,让这些服装加工企业难以持续经营的原因中,依旧少不了人力成本的因素。《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当地一家服装加工企业的工资单显示,工资最高的工人月入已经超过6000元。杜敏表示,他们每月的平均工资在3000元以上。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服装行业研究专家唐平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包括银根收紧致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等等都还是外部原因,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下游,只能赚取低廉的加工费,产品没有议价能力。

  企业转型之惑

  佛山市顺德区力高制衣有限公司是均安镇比较大的一家服装企业,据称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但是对于在市场惨淡的形势下,究竟该如何转型,公司行政总监刘晓祥一时也没有好主意。

  他告诉记者,服装加工业是典型的传统行业,一些高新技术无法在这个产业得到施展,而新引进的设备只能提高速度和精准度,对人力的依赖依然很高。

  “由于这个行业门槛不高,投资也不大,就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目前来看,要提高盈利水平,只能依靠减少浪费、拓展业务量等老方法。”他说。

  虽然在2000多家企业中倒下近100家,所占比例并不是特别大,但是陈海平还是觉得危机越来越严重,为了尽可能减轻减少损失,一些企业只能千方百计压缩成本。“改用便宜一些的布料,或者简化工艺步骤。”陈海平说。

  不过这种做法在刘晓祥看来是不妥当的,“这其实是以次充好的做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造成更坏的结果。”

  而均安镇东旺制衣厂经理廖东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他说服装加工的成本其实很难通过其他形式转移,现实的成本就摆在那里,不容易压缩。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彭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这样的企业,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转移要么升级,就是把生产基地转向成本更低的地方;或者是寻找欧美以外的其他市场,而升级主要体现在创建品牌方面,向制造业产业链的两端提升。

  但是,这两种方式对于均安大多数小作坊式企业而言,都可望而不可即。陈海平说,他不敢想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

  同时,唐平华说,相对于休闲服饰的品牌化而言,目前国内的牛仔服装还没有打造出多少品牌,这其实也是一个机遇。均安的牛仔服装企业可以借鉴休闲服装的品牌化经验,从而获得转型。

  8月17日,杜敏等金昌盛职工从当地劳动部门获得的协调结果是,只能拿回50%的工资,但工人们并不满意这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