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实现教育投入目标不能靠增加收费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8日 13: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政府手里并不是没有钱,关键是钱怎么花,往哪里投。

  ■晏扬

  财政部日前同意北京市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其实际缴纳“三税”税额的2%征收地方教育附加。北京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这一收费政策后,北京市每年将收取30亿至40亿元。据悉,目前全国部分省市已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开征地方教育附加。

  有人可能不甚明白:教育附加费不是早就在征收吗?这里需要区分两个概念——“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教育费附加自1986年7月1日起在全国各地统一征收,收费依据是国务院颁布的《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征收对象是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标准是实际缴税额的3%;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依据是去年11月财政部下发的一个通知,目前有的地方已在征收,有的地方尚未征收,征收对象与教育费附加相同,征收标准则是实际缴税额的2%。

  无论是征收教育费附加还是地方教育附加,都是为了更好地筹措教育经费,以期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4%这个目标自1993年提出,千呼万唤,至今没有实现。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初衷可以理解,但是,靠增加收费实现教育投入4%的目标,这种方式值得商榷。

  首先,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虽然名称上有所差异,但实质是一样的,显然属于重复收费。征收对象为“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相当于将所有企业涵盖在内,也相当于给所有企业新增一项收费,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其次,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重4%这个目标,大体上说有两种途径,一是向民众多收税费,二是在不加重民众负担的前提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向教育投入倾斜。就财政实力而言,去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8万多亿元,今年财政收入预计将超过10万亿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长期居高不下,随着财政收入增速远高于GDP增速,所占GDP比重还将进一步提高。政府手里并不是没有钱,关键是钱怎么花,往哪里投,看看那些不受约束的三公消费,那些耗费大量钱财的形象工程,那些低效率的政府投资,那些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在这些方面节省一点,就足以实现4%这个目标,何需再伸手向民众索取?

  再次,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依据仅仅是财政部的一个通知,其合法性、正当性令人怀疑。税和费名称和性质虽然不同,但对征收对象的意义相同,无非都是交钱,收税要经过法定程序,收费就不需要吗?

  4%这个目标并不高,但至今没能实现,关键不是老百姓交的钱太少,而是官方是否真的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愿不愿意勒紧腰带厉行节约,把更多的钱投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