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4日讯“先有地量,后有地价”。去年9月下旬,股市所出现的“地量”水平是1313亿元,而就在这以后不久,大盘的确是出现了一波上涨行情,而且力度还不小。反观近日,沪深两市合计日成交金额仅1300亿元左右,换手率在也远低于1%。是否真已经到了“地量”水平呢?而如果是出现了“地量”,那么“地价”是否也该出现了?桂浩明今日发表博文提示投资者,真正的“地量”还没有到。
文章指出,现在的市场环境与一年多前相比,有了较大变化。譬如说,由于ETF产品的增加,特别是很多券商热衷于通过ETF进行套利乃至高频买入并赎回操作来提升其市场占比,使得这方面的交易规模明显增加。人们从现在ETF买卖的空前活跃上,就不难发现这一点。看得出,时下的ETF交易,大量的并非是主动的趋势性操作,而是被动的随波逐流式的短线交易。这一方面导致了ETF价格的弹性变得很差,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成交量“虚增”的问题。由于客观上借助ETF所进行的高频买入与赎回是以T+0的形式进行的,所以会导致成交量放大。但是,毫无疑问,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成交量有其特殊性,无法视为资金稳定入市的结果,因此也很难与一般意义上的成交量有足够的可比性。
桂浩明认为,即便两市的日成交金额已经减少至1300亿元的低水平,与一年多前基本相当。但实际所代表的真实成交量水平应该是低于去年的。而在打破了去年的“地量水平”以后,股市仍然还在下跌,那么就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真正的“地量”还没有到。
作者介绍:
桂浩明: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分析师,1993年进入证券行业工作,曾在证券营业部担任多年经理,现为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部经理。
原文地址:
http://blog.qq.com/qzone/622004563/1314156785.htm